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调整交通战备储备器材租赁费标准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10:17:48  浏览:891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调整交通战备储备器材租赁费标准的通知

交通部


关于调整交通战备储备器材租赁费标准的通知
1994年5月25日,交通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北京市公路局,上海、天津市政工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上海、张家港、南通港务局,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
自交通部下发《交通战备储备器材管理办法》(交计发〔1992〕57号)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普遍加强了储备器材的维护保管和租赁使用的管理工作。通过有偿使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目前,随着价格体制的改革,钢材价格放开,战备钢桥维护成本和损坏部件更新费用上涨幅度很大,原来规定的储备器材租赁费标准相对显得过低,不足以弥补由于使用所造成的损耗和管理费用的开支,不利于战备储备器材的维护保管。为此,部决定对战备储备器材(包括钢桥、特种工具、浮箱、绑扎器等)的租赁使用费标准进行调整。现通知如下: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均为代部储备主管单位),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战备储备器材的维护保管和开发利用为原则,根据市场价格自行调整租赁费标准,但不应低于104元/吨.月。
二、各代部储备主管单位应按以上原则制定各种器材、构件的租金标准,并报部备案。
三、各单位仍要按照交计发〔1992〕57号通知的规定,进一步加强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动用报批程序和年报制度,不得擅自动用战备器材。
四、要建立健全维护保管制度和租赁使用资金帐目,收取的租金要严格按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并按规定的比例上缴。
各单位对储备器材管理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或好的管理方式、办法,请报部战备办公室。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省级预算管理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省级预算管理规定

(2005年1月2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5年2月2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5〕第3号公布 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省级预算管理,强化预算职能,保障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河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省级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省级决算以及监督管理工作,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省级预算由与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省直各部门)的预算组成。

省直各部门预算由省直各部门所属单位的预算组成。但省直各部门所属实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预算,不列入省直各部门预算。

第四条在省级预算管理工作中,应当依法理财,做到公正透明,通过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预算决策机制,规范省级预算收入行为和支出范围,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五条省级预算管理采用按省直各部门分类和按预算支出的功能分类两种形式。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责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在省级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编制省级预算、决算草案,分别向省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并执行省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决议和决定;

(二)组织省级预算的执行;

(三)决定省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

(四)编制省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五)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有关预算变更事项;

(六)对省直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七)改变或者撤销省直各部门关于省级预算、省级决算不适当的决定;

(八)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省级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七条省财政部门在省级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参与制定或者制定有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组织、指导、协调省直各部门编制本部门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并对报送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进行审查,及时纠正不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的内容;

(三)具体编制省级预算草案,并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批复省直各部门预算;

(四)具体组织省级预算的执行,并对省直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五)提出省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

(六)具体编制省级预算调整方案;

(七)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有关省级预算的变更事项;

(八)定期向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报告省级预算的执行情况;

(九)具体编制省级决算草案,并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批复省直各部门决算;

(十)组织对省级预算管理工作、预算执行情况以及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评价;

(十一)负责省级财政性资金收支预算的管理。

第八条组织省级预算收入的部门和单位在省级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省财政部门的规定,制定组织省级预算收入的措施,编制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征收的省级预算收入建议计划;

(二)按照规定的职责组织征收、上缴省级预算收入,依法办理预算收入的减征、缓征、免征和退库工作;

(三)向省财政部门提供有关省级预算收入征收情况的资料;

(四)对分管范围内省级预算收入的缴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向省财政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征收的省级预算收入计划的调整方案。

第九条省直各部门在省级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编制本部门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并在规定时间内报省财政部门;

(二)组织、指导、协调所属单位编制本单位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并对报送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进行审查,及时纠正不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的内容;

(三)组织对拟列入本部门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的项目进行评审;

(四)按照省财政部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在规定时间内下达所属单位的预算;

(五)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并对本部门机关的预算执行进度、执行结果和财务管理负直接责任,对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进度、执行结果和财务管理负管理和监督责任;

(六)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调整方案;

(七)向省财政部门提供有关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资料;

(八)编制本部门的决算草案,并在规定时间内批复所属单位的决算;

(九)组织对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评价。

第十条省直各部门所属单位在省级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编制本单位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

(二)组织本单位预算的执行;

(三)编制本单位的预算调整方案;

(四)向主管部门提供有关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资料;

(五)编制本单位的决算草案;

(六)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评价。

第三章预算收支范围


第十一条省级预算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省级收支范围,对财政预算内、财政预算外资金实行综合预算管理。

第十二条省级预算收入由纳入省级预算管理的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财政预算外收入,以及其他应当按规定纳入省级预算管理的收入组成。

一般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专项收入、罚没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各类行政性收费收入,以及按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应当纳入一般预算收入范围的其他收入。

基金预算收入包括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组织征收并纳入基金预算收入范围的各项收入。

财政预算外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

第十三条省级预算支出由维持性支出和发展性支出组成。

维持性支出包括个人经费、正常公用经费、专项公用经费等方面的支出。

发展性支出包括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和政策补贴等方面的支出。

第十四条省级预算支出应当按照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和零基预算的要求统筹安排。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建立专用或者专项支出资金项目。确需建立的,必须经省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章预算编制


第十五条省级预算按照下列程序编制:

(一)每年第一季度,分别由省人民政府向省直各部门、省直各部门向所属单位逐级部署下一年度省级预算编制工作;

(二)省直各部门所属单位按要求编制本单位的预算建议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在审核并汇总后编制本部门的预算建议计划,于7月底前报省财政部门;

(三)省财政部门对省直各部门报送的预算建议计划进行审查,提出省级预算总收支计划和专项资金分类支出限额的建议,报省人民政府;

(四)省人民政府根据省财政部门的建议研究确定下一年度省级预算的重点支出项目和分类分口支出限额,由省财政部门向省直各部门下达;

(五)省直各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分类分口支出限额和省财政部门对本部门预算建议计划的审查意见,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报省财政部门;

(六)省财政部门对省直各部门报送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查,必要时作适当修改,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七)省财政部门汇总省直各部门的预算草案,编制省级预算草案,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八)省人民政府于每年11月20日前,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送省级预算草案;

(九)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省级预算后,省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批复省直各部门预算,省直各部门自省财政部门批复之日起15日内,下达所属单位的预算。

第十六条省级预算草案应当依照下列依据编制: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和本省的有关政策;

(二)国家及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

(三)省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省级预算收支范围;

(四)上一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影响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的因素。

第十七条省级预算草案文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经济和社会形势;

(二)年度工作和预期目标;

(三)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和预算执行措施;

(四)预算收支分类结构分析;

(五)预算项目及其预期绩效情况。

第十八条省级预算草案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安排支出:

(一)个人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

(二)按规定由省级预算负担的社会保障资金支出;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农业、教育、科学技术等事业的发展性支出;

(四)其他发展性支出。

第十九条省直各部门预算草案应当依照下列依据编制: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和本省的有关政策;

(二)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及财政中长期计划;

(三)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预算编制纲要和省人民政府、省财政部门的其他有关要求;

(四)本省、本部门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事业发展计划;

(五)本部门的职责和定员定额标准;

(六)上一年度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影响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的因素。

第二十条省直各部门预算草案文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部门职责和人员编制等基本情况;

(二)本部门年度工作和预期目标;

(三)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和预算执行措施;

(四)本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和所属单位的预算;

(五)专项公用经费和发展性支出具体项目预算及其预期绩效情况;

(六)分列到具体项目的政府采购项目预算。

第二十一条省直各部门编制的收入预算应当包括国库拨款收入、财政专户拨款收入、本部门往年累计结余收入和其他收入。

按规定应当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一年度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省直各部门预算草案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安排支出:

(一)个人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

(二)按规定由本部门预算负担的社会保障资金支出;

(三)在下一年度需要使用省级预算资金偿还债务的支出;

(四)其他发展性支出。

第二十三条省财政部门应当于每年7月底前,向省直各部门下达下一年度实行财政补助限额管理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事业费限额。省直各部门应当将财政补助的预算内收入、财政预算外收入和本部门其他收入统筹安排,编制本部门的支出预算。

第二十四条省直各部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当依照下列规定测算、确定各项支出:

(一)个人经费支出,依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人员范围、支出项目和支出标准测算、确定,个人的工资、补贴、津贴及其他福利性待遇项目和标准需要调整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作为测算和确定支出的依据;

(二)正常公用经费支出,依照省财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定额测算,并分类分档确定;

(三)专项公用经费和发展性支出,根据年度工作和预期目标,按照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程度,确定预算项目,编制项目预算。

第二十五条编制发展性支出预算时,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将省级预算同类支出中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财政预算外收入的资金以及不同部门管理的同一用途资金整合,集中解决事关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事项。

第二十六条发展性支出实行分类分口支出限额管理。省直各部门应当在分类分口支出限额内,根据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支出项目,不得突破限额。

第二十七条编制发展性支出预算时,可以按照不超过前三年度实际配套资金平均数额的标准,在分类分口支出限额内,安排与国家专项资金配套的预留资金。

第二十八条省财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省直各部门预算中适当安排不可预见费,用于该部门不可预见事项的开支。

第二十九条编制转移支付支出预算时,转移支付资金拟安排到具体项目的,由项目单位提出预算申请,按规定审查、确定后,编制项目预算,纳入省级预算草案;不安排到具体项目的,按照与转移支付目的直接相关的因素进行测算,提出分配到下级人民政府转移支付资金的预算建议计划,按规定审查、确定后,纳入省级预算草案。

第三十条省人民政府或者省财政部门应当依法确定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

省直各部门使用省级预算资金采购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或者本省规定的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应当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建议计划,报省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本部门的政府采购预算草案。

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需要进行招标投标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省直各部门编制预算草案时,应当同时编制本部门的预算绩效计划。省财政部门对省直各部门报送的预算绩效计划进行审查汇总后,编制省级预算的绩效计划。

第三十二条编制年度省级预算草案和省直各部门预算草案时,应当同时编制下一预算年度及其以后二年的滚动预算草案。在分析预测三年的经济和社会形势,结合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三年内工作任务和预期目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分年度、前后衔接、收支平衡的省级预算收支计划和分类分口支出滚动计划。

第五章预算审查


第三十三条省直各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应当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和本省有关政策,本部门年度工作和预期目标,以及所属单位职责的相符和协调情况;

(二)预算收入建议计划的完整、合理和准确程度;

(三)支出预算安排与规定的支出顺序和支出标准的相符情况;

(四)预算的绩效计划和预算支出项目的绩效目标;

(五)发展性支出按规定用途安排情况,重点项目保证情况,以及发展性支出预算项目的立项、论证和决策情况;

(六)政府采购预算建议计划按规定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编制的情况,预算资金支出方式按省财政部门制定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编制的情况,以及支出项目预算按省财政部门规定的文本和要求编制的情况;

(七)所属单位提供的基础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程度。

第三十四条省财政部门对省直各部门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应当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和本省有关政策,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省级预算收支范围,以及本部门职责的相符和协调情况;

(二)预算收入建议计划的完整、合理和准确程度;

(三)支出预算安排与规定的支出顺序和支出标准的相符情况;

(四)预算的绩效计划和预算支出项目的绩效目标;

(五)发展性支出按规定用途安排情况,用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事项的预算安排情况,以及发展性支出预算项目的立项、论证和决策情况;

(六)预算草案文本按省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的情况,政府采购预算草案按规定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编制的情况,以及预算资金支出方式按省财政部门制定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编制的情况。

第三十五条省财政部门审查省直各部门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修改。不能协商一致的,报省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十六条省人民政府按照下列分工审查、确定省级预算草案:

(一)省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财政工作的分管负责人审查并初步确定省级预算的收支总规模、支出结构、分类分口支出限额和应当保证的重点事项;

(二)省人民政府各分管负责人负责指导和协调分管部门编制省直各部门预算草案,并负责审查分管部门的发展性支出预算建议,但用于基本建设的省级预算支出由省发展和改革部门商省财政部门提出资金整合使用的初步意见后报分管省发展和改革部门的省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审定;

(三)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集体研究和审查确定分类分口的发展性支出限额和省级预算草案。

第六章预算执行


第三十七条在预算年度开始后、省级预算草案经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省直各部门的个人经费支出和正常公用经费支出可以暂按当年预算草案的预算支出数额执行。

第三十八条组织省级预算收入的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省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并按照规定的预算科目、级次、解缴方式和期限,及时、足额上缴省级国库和省级财政专户。不得违反规定擅自减征、免征或者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预算收入。

第三十九条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罚没收入应当实行罚缴分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得与部门或者单位的利益挂钩。

第四十条省直各部门应当按照本部门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及时向省财政部门报送用款计划和拨付资金申请。省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应当按规定拨付资金,不得违反规定拨付无预算、超预算的资金。

省直各部门及所属单位应当按照省财政部门批复的支出预算科目和项目执行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未按规定程序报批的,不得随意改变支出预算科目和项目。

第四十一条发展性支出应当根据项目的预算和执行进度拨付使用。其用款数额占该项目预算总额的比例,在每年的6月底、10月底应当分别达到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九十以上。

除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外,发展性支出项目的用款达不到前款规定比例的,省财政部门可以核减该项目的预算。

第四十二条省直各部门应当根据本部门预算确定的支付方式,办理预算支出拨款。

第四十三条省财政部门应当按照预算安排的项目和数额,从省级国库和省级财政专户拨付预算资金,不得混拨。

对基金预算收入和财政预算外收入安排的预算项目,省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相应收入的完成情况拨付资金。

第四十四条省直各部门及所属单位应当按照省财政部门的要求,对重点发展性支出项目单独进行会计核算,按期向省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报送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督检查,并在项目完成后向省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报送项目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绩效报告。

第四十五条省级国库库款和省级财政专户存款的支配权属于省财政部门。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省财政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动用省级国库库款、省级财政专户存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缴入省级国库的库款和省级财政专户的资金。

第四十六条省级预算收入退库的审批权属于省财政部门。省级专享收入和省与设区的市共享收入的退库,由省财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

办理预算收入退库,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直接退给申请单位或者个人,并按规定的用途使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退库款项。

第四十七条省直各部门需要使用省级预算预备费时,应当向省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财政部门审核并提出预备费动用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财政部门批复执行。

第四十八条使用省级预算补助下级人民政府的专项资金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省级预算的安排提出使用意见,报省财政部门审核后,由省财政部门向下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复预算。

第四十九条省直各部门需要使用本部门不可预见费时,应当制定使用计划,报省财政部门备案。

第五十条国家专项资金下达后,应当及时纳入省级预算收入,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专项资金的性质和使用要求提出使用意见,报省财政部门审核后,由省财政部门批复预算。但数额较大或者对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国家专项资金,由有关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提出使用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国家下达专项资金时要求本省安排配套资金的,有关部门应当会同省财政部门根据省级预算中配套资金的预留情况,研究确定配套资金数额,经按规定程序批准后,由省财政部门批复预算。

预算年度终了时,本省安排的配套资金未按规定用于配套的,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平衡预算或者结转下一年度使用。但本省安排的配套资金属于有特定用途预算收入的,应当结转下一年度使用。

第五十一条预算年度终了时,省级专项资金的预算由于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没有执行或者没有完全执行的,由有关部门提出继续执行或者停止执行的意见,按规定程序批准后继续执行或者停止执行;因其他原因没有执行或者没有完全执行的,由省财政部门提出继续执行或者停止执行的意见,按规定程序批准后继续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被停止执行的省级专项资金,作为省级预算结余在下一年度省级预算中统筹安排支出。

国家和本省规定有特定用途或者跨年度执行的专项资金预算以及国家下达的专项资金,在预算年度终了时没有执行或者没有完全执行的,有关部门应当提出继续执行的意见,按规定程序批准后,与下一年度的省级预算一并执行。

第七章预算变更


第五十二条省级预算执行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省财政部门编制预算变更方案,经省人民政府审定、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进行预算调整:

(一)预计预算收支不平衡的;

(二)预计预算总收入超收或者减收的;

(三)预计预算总支出增加或者减少的;

(四)上一年度结余未列入预算而动用的;

(五)农业、科学技术、教育、社会保障支出预算需要调减的;

(六)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规定确保的支出项目需要调减支出的;

(七)不同部门之间需要进行资金调剂的。

第五十三条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或者其他难以预见的紧急状态时,因预备费不足需要增加财政支出的,由省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应急支出预算调整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决定执行,然后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备案。

第五十四条同一部门的预算资金需要调剂使用时,累计调整额不超过该部门同类预算资金总额百分之五的,由省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超过百分之五的,经省财政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财政部门批复执行。

第五十五条省直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因增加个人经费和新增一般事项增加公用经费所需的开支,用该部门的不可预见费解决;因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进行机构调整增加人员、普遍性调资和奖励等原因需要增加的个人经费开支,由省财政部门按规定调整该部门预算。

第五十六条省直各部门的政府采购和财政集中支付项目完成后节余的财政性资金,国家和本省规定有特定用途的,由有关部门提出预算调整意见,报省财政部门审核后调整预算;未规定特定用途的,节余的财政性资金低于该项目实际支出额百分之十的部分,由该部门留用,用于补充正常公用经费,但全年留用总额不得超过该部门年度正常公用经费的百分之十。超过规定比例的部分由省财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并相应调整该部门的预算。国务院财政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章决算


第五十七条省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年第四季度,部署编制省直各部门决算草案的原则、方法、要求和报送期限,制发决算的报表格式。

第五十八条省财政部门、省直各部门及所属单位在预算年度终了时,应当分别按规定组织编制省级决算草案和本部门、本单位的决算草案。

在编制决算草案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的预算收支和往来款项。不得把本年度的收支转为下一年度的收支或者把下一年度的收支列为本年度的收支。决算数字应当采用经核实的会计数字,不得采用估计数字,不得弄虚作假。

第五十九条预算年度终了后,组织省级预算收入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省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和报送省级预算收入年度报表及有关资料。

第六十条省直各部门应当对所属单位的决算草案进行审核、汇总,并编制本部门的决算草案,经主要负责人签章后,在规定期限内报省财政部门审核。

省财政部门对省直各部门的决算草案进行审核时,发现有不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六十一条省财政部门根据省直各部门的决算草案,汇总编制省级决算草案,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由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对省级预算执行中省与国家、省与设区的市之间按规定应当清算的事项,在决算时一并结算。

第六十二条省财政部门和省直各部门在编制决算草案时,应当同时对本年度的预算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分别向省人民政府和省财政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

第六十三条省级决算草案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省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日内,向省直各部门批复决算。省直各部门应当自省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决算之日起15日内,向所属单位批复决算。

第九章预算评价


第六十四条预算年度终了时,省财政部门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组织省直各部门对省级预算管理工作、预算执行情况以及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评价。

第六十五条预算评价包括下列内容:

(一)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效率;

(三)预算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果,以及预算绩效计划的落实情况;

(四)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六十六条省级预算评价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每年第四季度,由省财政部门起草省级预算评价工作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省直各部门部署;

(二)在预算年度终了后,省直各部门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预算评价工作方案,对本部门进行预算评价,并在规定期限内将自我评价报告报省财政部门;

(三)省财政部门在对省直各部门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查的基础上,组织对省级预算进行总体评价,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总体评价报告报省人民政府;

(四)省审计部门对省财政部门和省直各部门的预算评价情况进行抽查和专项评价,并将审计结果报省人民政府;

(五)省人民政府根据省财政部门报送的总体评价报告和省审计部门报送的审计报告,总结省级预算的年度管理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将对省直各部门的预算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安排该部门预算支出的重要依据。

第十章预算监督


第六十七条省财政部门依法对省直各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省级预算收入的征收和上缴,省级国库和省级财政专户的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六十八条省审计部门依法对省级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省直各部门预算的执行、决算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十九条省直各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七十条省直各部门及所属各单位应当接受省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执行省财政部门的检查意见和省审计部门的审计决定。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第七十一条违反本规定,隐瞒省级预算收入的,由省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并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二条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动用省级国库库款和省级财政专户存款或者擅自以其他方式支配已缴入省级国库的库款和省级财政专户资金的,由省财政部门责令退还或者追回资金,并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河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一)违反规定拨付无预算、超预算资金的;

(二)违反规定进行部门之间资金调剂的;

(三)擅自挪用预算资金的。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七十四条本规定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关于印发《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技术监督局 等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关于印发《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技术监督局 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




国务院有关部门标准化管理机构、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技术监督局、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
为了加强对进口机电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联合制定了《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和《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
目录》,并决定于1998年5月1日起实施。从1998年5月1日起,凡进口列入《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的产品必须按《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对未按规定办理标准化管理备案手续的产品,各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机构不予办理进口手续。现将《进口机
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
2.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

附件1: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进口机电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进口列入《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以下简称《标准化管理目录》)的机电产品,必须符合我国强制执行的标准。《标准化管理目录》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以下统称强制性标准)制
定。
第三条 用于参加展览会、演示会、交易会和其他类似活动的展示样机不在管理范围,如需留购或销售的,按本办法管理。
第四条 进口机电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是指进口单位进口列入《标准化管理目录》的机电产品依据强制性标准自行检查,经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备案,并签发《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
》(以下简称《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附件1A)的活动。
第五条 凡列入《标准化管理目录》的产品,各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机构应以管理部门签发的《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作为办理进口手续的依据之一。
第六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进口机电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
(二)对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指导、协调和处理有关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
(四)统一印制《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
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地区进口机电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提出《标准化管理目录》的修改建议;
(二)负责管理备案工作,签发《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
(三)处理有关的争议问题,若发生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向进口单位提供有关的咨询服务;
(五)定期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报送备案产品情况及进口企业名录。
第八条 进口单位向本部门或本地区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机构申报进口列入《标准化管理目录》的机电产品之前,必须先向所在部门或省级、计划单列市标准化管理部门申报标准化管理备案。
第九条 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实行进口单位自检为主的原则,进口单位应保证进口的机电产品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第十条 进口单位经自检合格后向管理部门递交《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附件1B),并提供下列技术资料:
(一)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自检报告(附件1C);
(二)有关进口产品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的原文和中文文本;
(三)国(境)外产品生产厂家或国家及公认的检验机构或认证机构出具的产品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的证明材料;
(四)产品使用说明书和产品图片;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进口单位递交的《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和有关技术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在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签发《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进口单位应对其提供的《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以及有关技术资料负责,不得提供不实的自检报告、技术资料;不得伪造、冒用、涂改和转让《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
第十三条 未按本办法进行标准化管理备案的,各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机构不予办理进口手续。
第十四条 履行机电产品进口标准化管理职责的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标准化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对提供不实《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和技术资料的,予以通报批评;已取得《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的,予以吊销;
对伪造、冒用、涂改、变造和转让《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的,没收其《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五条 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违法失职、徇私舞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8年5月1日起实行。
附件1:A.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略)
B.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略)
C.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自检报告(略)

附件2: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1. |84145930|离心通风机 |JB8523-1997防爆通风机技术条件 |
|---|--------|------------|----------------------------|
| | |门座式起重机及座式旋臂 | |
|2. |84263000| |JT5017-86港口门座起重机技术条件 |
| | |起重机 | |
|---|--------|------------|----------------------------|
|3. |84264110|轮胎式自推进起重机 |JT5023-88港口电动轮胎起重机技术条件 |
|---|--------|------------|----------------------------|
|4. |84264910|履带式起重机 |JG5055-1994履带起重机安全规程 |
|---|--------|------------|----------------------------|
| | |叉车;其他装有升降或搬 |GB10827-89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适 |
|5. |8427 | |用于叉车) |
| | |运装置的工作车 |JT5026-89港口牵引车技术条件 |
|---|--------|------------|----------------------------|
| | | |GB13328-91压路机制动性能(适用于压路 |
| | |推土机、侧铲推土机、筑 |机) |
| | |路机、平地机、铲运机、机|JG5044-1993液压挖掘机制动性能要求和 |
|6. |8429 |械铲、挖掘机、机械装卸 |试验方法 |
| | |铲、捣固机械及压路机 |JG5056-1995液压挖掘机稳定性安全技术 |
| | | |要求(适用于挖掘机)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1094.1-1996电力变压器 第一部分 总 |
| | | |则 |
| | | |GB1094.2-1996电力变压器 第二部分 温 |
|7. |85042320|额定容量在400兆伏安及|升 |
| | |以上的液体介质变压器 |GB1094.3-85电力变压器 第三部分 绝缘 |
| | | |水平和绝缘试验 |
| | | |GB1094.5-85电力变压器 第五部分 承受 |
| | | |短路的能力 |
|---|--------|------------|----------------------------|
| | | |GB3883.1-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一部分:一般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2-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螺丝刀和冲击扳手的专用要求(可 |
| | | |供认证用) |
| | | |GB3883.3-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砂轮机、抛光机和盘式砂光机 |
| | | |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4-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砂光机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5-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圆锯和圆刀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 |
| | | |用) |
| | | |GB3883.6-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8. |8508 |手提式电动工具 |二部分:电钻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7-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锤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8-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剪刀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9-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攻丝机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 |
| | | |用) |
| | | |GB3883.10-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刨的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11-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往复锯(曲线锯、刀锯)的专 |
| | | |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3883.12-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混凝土振动器(插入式振动器)的 |
| | | |专用要求(可供认证用) |
| | | |GB3883.13-92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不易燃液体电喷枪的专用要求 |
| | | |GB3883.14-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链锯的专用要求 |
| | | |GB3883.15-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修枝剪与电动草剪的专用要求 |
| | | |GB3883.16-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钉钉机的专用要求 |
| | | |GB3883.17-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木铣与电动修边机的专用要求 |
| | | |GB3883.18-95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 |
| | | |二部分:电动石材切割机的专用要求 |
| | | |GB13960-92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一 |
| | | |部分:一般要求 |
| | | |GB13960.2-1996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
| | | |圆锯的专用要求 |
| | | |GB13960.3-1996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

| | | |摇臂锯的专用要求 |
| | | |GB13960.4-1996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
| | | |平刨和厚度刨的专用要求 |
| | | |GB13960.5-1996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
| | | |台式砂轮机的专用要求 |
| | | |GB13960.6-1996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
| | | |带锯的专用要求 |
| | | |GB4343-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 |
| | | |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 |
| | | |性测量方法和允许值 |
| | | |GB15092.1-94器具开关 第一部分:通用 |
| | | |要求 |
| | | |GB15092.2-94器具开关 第二部分:软线 |
| | | |开关的特殊要求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9159-88无线电发射设备安全要求 |
| | | |GB12638-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 |
| | | |安全要求 |
| | | |GB13421-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 |
|9. |85252011|电视用卫星地面站设备 |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 |GB8898-1997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 |
| | | |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
| | | |GB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
| | | |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
| | | |GB156-93标准电压 |
|---|--------|------------|----------------------------|
| | | |GB9159-88无线电发射设备安全要求 |
| | | |GB12638-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 |
| | | |安全要求 |
| | | |GB13421-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 |
|10.|85252019|其他卫星地面站设备 |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 |GB8898-1997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 |
| | | |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
| | | |GB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
| | | |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
| | | |GB156-93标准电压 |
|---|--------|------------|----------------------------|

| | | |GB12572-90发射机频率容限 |
|11.|85252022|手持式无线电话机 |GB13421-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 |
| | | |电平的限值和测量 |
|---|--------|------------|----------------------------|
| | | |GB15842-1995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 |
| | | |试验方法 |
| | | |GB13421-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 |
| | | |电平的限值和测量 |
| | | |GB12638-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 |
|12.|85252029|其他移动通信设备 |安全要求 |
| | | |GB15540-1995陆地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 |
| | | |容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
| | | |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
| | | |GB156-93标准电压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5013.1-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
| | | |GB5013.2-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
| | | |GB5013.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3部分:耐热硅橡胶绝缘 |
| | | |电缆 |
| | | |GB5013.4-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
| | | |GB5013.5-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5部分:电梯电缆 |
| | | |GB5013.6-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焊机电缆 |
| | | |GB5013.6-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7部分:耐热乙烯-乙酸 |
| | | |乙烯酯橡皮绝缘电缆 |
| | | |GB5023.1-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额定电压超过80伏,但不|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

|13.|85445910| |GB5023.2-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超过1000伏无接头电缆|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
| | | |GB5023.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 |
| | | |无护套电缆 |
| | | |GB5023.4-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 |
| | | |护套电缆 |
| | | |GB5023.5-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 |
| | | |线) |
| | | |GB5023.6-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 |
| | | |挠性连接用电缆 |
| | | |GB5023.7-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
| | | |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7部分:2芯或多芯 |
| | | |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9706.9-1997医用电气设备 医用诊断 |
|14.|90181210|B型超声波诊断仪 |和监护设备专用安全要求 |
| | | |GB10152-1997B型超声诊断设备 |
|---|--------|------------|----------------------------|
| | |装有光学系统的或接触式 |JB8616-1997复印机械(包括其它办公事 |
|15.|9009 |的感光复印设备及热敏复 | |
| | |印设备 |务设备)的安全保护 |
|---|--------|------------|----------------------------|
|16.|90221200|X射线断层检查仪 |YY0202-1995医用X射线体层摄影装置 |
|---|--------|------------|----------------------------|
|17.|90221300|牙科用X射线设备 |YY0010-90口腔X射线机 |
|---|--------|------------|----------------------------|
| | | |GB4505-84医用诊断X线发生装置通用 |
| | | |技术条件 |
| | | |GB5579-85医用X射线设备高压电缆插 |
| | | |头插座连接 |
| | | |GB5665-85医用诊断X线机械装置通用 |
| | | |技术条件 |
| | | |GB9706.3-92医用电气设备诊断X射线 |
| | | |发生装置的高压发生器 专用安全要求 |
| | | |GB9706.10-1997医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 |
| | | |分:治疗X射线发生装置安全专用要求 |

| | | |GB9706.11-1997医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 |
| | | |分:医用诊断X射线源组件和X射线管组件 |
| | | |安全专用要求 |
| | | |GB9706.12-1997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 |
|18.|90221400|其他医疗用X射线设备 |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 |
| | | |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 |
| | | |GB10151-88医用X射线设备 高压电缆插 |
| | | |头、插座技术条件 |
| | | |GB11756-89医用诊断X射线管组件通用 |
| | | |技术条件 |
| | | |YY0011-90X射线摄影暗匣 |
| | | |YY0062-91X射线管组件固有滤过 |
| | | |YY0198-1995 10mA医用诊断X射线机 |
| | | |YY0199-1995 30mA医用诊断X射线机 |
| | | |YY0200-1995 50mA医用诊断X射线机 |
| | | |YY0201-1995 100mA医用诊断X射线机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用激光、超声波、放电、电|GB13567-92电火花加工机床 安全防护技 |
|19.|8456 |化学等处理材料的加工机 | |
| | |床 |术条件 |
|---|--------|------------|----------------------------|
| | | |GB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 |
|20.|8457 |加工中心及组合机床 | |
| | | |用技术条件 |
|---|--------|------------|----------------------------|
| | | |GB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 |
|21.|8458 |切削金属的车床 | |
| | | |用技术条件 |
|---|--------|------------|----------------------------|

| | |切削金属的钻床、镗床、铣|GB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 |
|22.|8459 | | |
| | |床、攻丝机床 |用技术条件 |
|---|--------|------------|----------------------------|
| | | |GB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 |
|23.|8460 |磨床 |用技术条件 |
| | | |JB4029-88磨床砂轮防护罩安全技术要求 |
|---|--------|------------|----------------------------|
| | |切削金属或金属陶瓷的刨 |GB15760-1995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 |
|24.|8461 |床、插床、拉床或齿轮加 | |
| | |工机床 |用技术条件 |
|---|--------|------------|----------------------------|
| | | |JB3350-1993机械压力机 安全技术要求 |
|25.|8462 |加工金属的锻造、冲压、弯|JB3852-1991 自动锻压机 安全技术条件 |
| | |曲、折叠等的机床 |JB3915-85 液压机 安全技术条件 |
| | | |GB17120-1997 锻压机械安全技术条件 |
|---|--------|------------|----------------------------|
| |84714120| |GB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 |
|26.|或 |小型计算机 |务设备)的安全 |
| |84714920| |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 |
| | | |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 | |GB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 |
| | | |务设备)的安全 |
| | | |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 |
| | | |限值和测量方法 |
| |84714140| |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 |
|27.|或 |微型计算机 |本集 |
| |84714940| |GB13000.1-93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 |
| | | |字符集(UCS)第一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 |
| | | |多文种平面 |
| | | |GB12345-9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
| | | |辅助集 |
--------------------------------------------------------

--------------------------------------------------------
|序 号| 商品编号 | 商品名称 | 强制性标准编号、名称 |
|---|--------|------------|----------------------------|
| | | |GB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 |
| | | |务设备)的安全 |
|28.|84716010|显示器 |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 |
| | | |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 | |GB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 |
| | |5000门及以上的局用数|务设备)的安全 |
| | |字式程控电话交换机;数 |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 |
|29.|85173011|字式程控长途电话交换 |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机;数字式程控电报交换 |GB156-93标准电压 |
| | |机 |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
|---|--------|------------|----------------------------|
| | | |GB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 |
| | | |务设备)的安全 |
| | |其他数字式程控电话交换 |GB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 |
|30.|85173019| |限值和测量方法 |
| | |机 |GB156-93标准电压 |
| | | |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
--------------------------------------------------------



1998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