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21:53:48  浏览:877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关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办质[2008]41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规范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管理工作,根据《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考核目的

  为提高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素质,防止和减少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通过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考核,确保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人员具备独立从事相应特种作业工作能力。

  二、考核机关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考核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工作。

  三、考核对象

  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以下简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建筑电工、建筑架子工、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以及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种作业的人员。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范围》见附件一。

  四、考核条件

  参加考核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且符合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年龄要求;

  (二)近三个月内经二级乙等以上医院体检合格且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三)初中及以上学历;

  (四)符合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考核内容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内容应当包括安全技术理论和安全操作技能。《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见附件二。

  考核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类。其中掌握即要求能运用相关特种作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熟悉即要求能较深理解相关特种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了解即要求具有相关特种作业的基本知识。

  六、考核办法

  (一)安全技术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核时间为2小时,实行百分制,60分为合格。其中,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占25%、专业基础知识占25%、专业技术理论占50%。

  (二)安全操作技能考核,采用实际操作(或模拟操作)、口试等方式。考核实行百分制,70分为合格。《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考核标准》(试行)见附件三。

  (三)安全技术理论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参加安全操作技能考核。安全技术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均合格的,为考核合格。

  七、其他事项

  (一)考核发证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及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加强考核场地和考核人员队伍建设,注重实际操作考核质量。

  (二)首次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实习操作不得少于三个月。实习操作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指定专人指导和监督作业。指导人员应当从取得相应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关工作3年以上、无不良记录的熟练工中选择。实习操作期满,经用人单位考核合格,方可独立作业。

  附件一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范围

  附件二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

  附件三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考核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七月十八日
附件一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范围

一、建筑电工: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临时用电作业;
二、建筑架子工(普通脚手架):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模板支架、外电防护架、卸料平台、洞口临边防护等登高架设、维护、拆除作业;
三、建筑架子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装、升降、维护和拆卸作业;
四、建筑起重司索信号工: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对起吊物体进行绑扎、挂钩等司索作业和起重指挥作业;
五、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塔式起重机):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固定式、轨道式和内爬升式塔式起重机的驾驶操作;
六、建筑起重机械司机(施工升降机):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施工升降机的驾驶操作;
七、建筑起重机械司机(物料提升机):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物料提升机的驾驶操作;
八、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塔式起重机):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固定式、轨道式和内爬升式塔式起重机的安装、附着、顶升和拆卸作业;
九、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施工升降机):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施工升降机的安装和拆卸作业;
十、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物料提升机):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物料提升机的安装和拆卸作业;
十一、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从事高处作业吊篮的安装和拆卸作业 。
附件二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试行)
1 建筑电工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2 建筑架子工(普通脚手架)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3 建筑架子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4 建筑起重司索信号工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5 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塔式起重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6 建筑起重机械司机(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7 建筑起重机械司机(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8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塔式起重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9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10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11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安全技术考核大纲




1 建筑电工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

1.1 安全技术理论

1.1.1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 了解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熟悉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3 掌握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 熟悉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5 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6 熟悉安全标志、安全色的基本知识
7 熟悉施工现场消防知识
8 了解现场急救知识
9 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1.1.2 专业基础知识
1 了解力学基本知识
2 了解机械基础知识
3 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物理量的单位及含义
(2)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安全电压的基本知识
(3)常用电气元器件的基本知识、构造及其作用
(4)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分类、构造、使用及其保养

1.1.3 专业技术理论
1 了解常用的用电保护系统的特点
2 掌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TN-S系统的特点
3 了解施工现场常用电气设备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4 熟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5 掌握施工现场配电装置的选择、安装和维护
6 掌握配电线路的选择、敷设和维护
7 掌握施工现场照明线路的敷设和照明装置的设置
8 熟悉外电防护、防雷知识
9 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
10 掌握常用电工仪器的使用
11 掌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
12 熟悉电气防火措施
13 了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常见事故原因及处置方法

1.2 安全操作技能

1.2.1 掌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的设置技能
1.2.2 掌握电气元件、导线和电缆规格、型号的辨识能力
1.2.3 掌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设备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
装置参数的测试技能
1.2.4 掌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故障及电气设备故障的排除技能
1.2.5 掌握利用模拟人进行触电急救操作技能


2 建筑架子工(普通脚手架)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

2.1安全技术理论

2.1.1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 了解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熟悉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3 掌握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 熟悉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5 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6 熟悉安全标志、安全色的基本知识
7 了解施工现场消防知识
8 了解现场急救知识
9 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2.1.2 专业基础知识
1 了解力学基本知识
2 了解建筑识图知识
3 了解杆件的受力特点

2.1.3 专业技术理论
1 了解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2 熟悉脚手架搭设图样
3 了解脚手架的种类、形式
4 熟悉脚手架材料的种类、规格及材质要求
5 熟悉扣件式、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和门式脚手架的构造
6 掌握扣件式、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和门式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方法
7 掌握安全网的挂设方法
8 熟悉脚手架的验收内容和方法
9 了解脚手架常见事故原因及处置方法

2.2安全操作技能

2.2.1 掌握辨识脚手架及构配件的名称、功能、规格的能力
2.2.2 掌握辨识不合格脚手架构配件的能力
2.2.3 掌握常用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方法
2.2.4 掌握常用模板支架的搭设和拆除方法


3建筑架子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

3.1 安全技术理论

3.1.1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了解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熟悉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3 掌握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 熟悉高处作业的安全知识
5 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6 熟悉安全标志、安全色的基本知识
7 了解施工现场消防知识
8 了解现场急救知识
9 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3.1.2 专业基础知识
1 熟悉力学基本知识
2 了解电工基础知识
3 了解机械基础知识
4 了解液压基础知识
5 了解钢结构基础知识
6 了解起重吊装基本知识

3.1.3 专业技术理论
1 了解附着升降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2 熟悉脚手架的种类、型式
3 熟悉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类型和结构
4 熟悉各种类型附着升降脚手架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基本技术参数
5 掌握各种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装置的构造、工作原理
6 掌握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搭设、拆卸、升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7 熟悉升降机构及控制柜的工作原理
8 掌握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机构及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及调试
9 熟悉附着升降脚手架的验收内容和方法
10 了解附着升降脚手架常见事故原因及处置方法

3.2安全操作技能

3.2.1 掌握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搭设、拆除方法
3.2.2 掌握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和下降及提升和下降前、后操作内容、方法
3.2.3 掌握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和下降过程中的监控方法
3.2.4 掌握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机构及安全装置常见故障判断及处置方法
3.2.5 掌握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的防护和加固方法
3.2.6 掌握紧急情况处置方法

4 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

4.1安全技术理论

4.1.1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 了解建筑安全生产规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熟悉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3 掌握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 熟悉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5 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6 熟悉安全标志、安全色的基本知识
7 了解施工现场消防知识
8 了解现场急救知识
9 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4.1.2 专业基础知识
1 熟悉力学基础知识
2 了解机械基础知识
3 了解液压传动知识

4.1.3 专业技术理论
1 了解常用起重机械的分类、主要技术参数、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2 熟悉物体的重量和重心的计算、物体的稳定性等知识
3 掌握起重吊点的选择和物体绑扎、吊装等基本知识
4 掌握吊装索具、吊具等的选择、安全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和报废标准
5 熟悉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联合作业的安全理论知识和负荷分配方法
6 掌握起重信号司索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 了解起重信号司索作业常见事故原因及处置方法
8 掌握《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的内容

4.2安全操作技能

4.2.1 掌握起重指挥信号的运用
4.2.2 掌握正确装置绳卡的基本要领和滑轮穿绕的操作技能
4.2.3 掌握常用绳结的编打方法并说明其应用场合
4.2.4 掌握钢丝绳、卸扣、吊环、绳卡等起重索具、吊具,以及常用起重机具的识别判断能力
4.2.5 掌握钢丝绳、吊钩报废标准
4.2.6 掌握钢丝绳、卸扣、吊链的破断拉力、允许拉力的计算
4.2.7 掌握常见基本形状物体的重量估算能力,并能判断出物体的重心,合理选择吊点

5 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塔式起重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

5.1安全技术理论

5.1.1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 了解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熟悉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3 掌握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 熟悉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5 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6 熟悉安全标志、安全色的基本知识
7 了解施工现场消防知识
8了解现场急救知识
9 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5.1.2 专业基础知识
1 了解力学基本知识
2 了解电工基础知识
3 熟悉机械基础知识
4 了解液压传动知识

5.1.3 专业技术理论
1 了解塔式起重机的分类
2 熟悉塔式起重机的基本技术参数
3 熟悉塔式起重机的基本构造与组成
4 熟悉塔式起重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5 熟悉塔式起重机的安全技术要求
6 熟悉塔式起重机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
7了解塔式起重机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保养、调试
8 熟悉塔式起重机试验方法和程序
9 熟悉塔式起重机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置方法
10 熟悉塔式起重机的维护与保养的基本常识
11 掌握塔式起重机主要零部件及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12 掌握塔式起重机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3 了解塔式起重机常见事故原因及处置方法
14 掌握《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 5082)内容

5.2安全操作技能

5.2.1 掌握吊起水箱定点停放操作技能
5.2.2 掌握吊起水箱绕木杆运行和击落木块的操作技能
5.2.3 掌握常见故障识别判断的能力
5.2.4 掌握塔式起重机吊钩、滑轮和钢丝绳的报废标准
5.2.5 掌握识别起重吊运指挥信号的能力
5.2.6 掌握紧急情况处置技能

6 建筑起重机械司机(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

6.1 安全技术理论

6.1.1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 了解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熟悉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3 掌握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 熟悉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5 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6 熟悉安全标志、安全色的基本知识
7 了解施工现场消防知识
8 了解现场急救知识
9 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6.1.2 专业基础知识
1 了解力学基本知识
2 了解电工基本知识
3 熟悉机械基本知识
4 了解液压传动知识

6.1.3 专业技术理论
1 了解施工升降机的分类、性能
2 熟悉施工升降机的基本技术参数
3 熟悉施工升降机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
4 掌握施工升降机主要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及报废标准
5 熟悉施工升降机安全保护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要求
6 熟悉施工升降机安全保护装置的维护保养和调整(试)方法
7 掌握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使用和安全操作
8 掌握施工升降机驾驶员的安全职责
9 熟悉施工升降机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常识
10 熟悉施工升降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置方法
11 了解施工升降机常见事故原因及处置方法

6.2 安全操作技能

6.2.1 掌握施工升降机操作技能
6.2.2 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性能及可靠性的判定
6.2.3 掌握安全器动作后检查与复位处理方法
6.2.4 掌握常见故障的识别、判断
6.2.5 掌握紧急情况处置方法

7 建筑起重机械司机(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

7.1安全技术理论

7.1.1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 了解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熟悉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3 掌握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 熟悉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5 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6 熟悉安全标志、安全色的基本知识
7 了解施工现场消防知识
8 了解现场急救知识
9 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7.1.2 专业基础知识
1 了解力学基本知识
2 了解电工基本知识
3 熟悉机械基础知识

7.1.3 专业技术理论
1 了解物料提升机的分类、性能
2 熟悉物料提升机的基本技术参数
3 了解力学的基本知识、架体的受力分析
4 了解钢桁架结构基本知识
5 熟悉物料提升机技术标准及安全操作规程
6 熟悉物料提升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7 熟悉物料提升机安全装置的调试方法
8 熟悉物料提升机维护保养常识
9 了解物料提升机常见事故原因及处置方法

7.2 安全操作技能

7.2.1 掌握物料提升机的操作技能
7.2.2 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性能及可靠性的判定
7.2.3 掌握常见故障的识别、判断
7.2.4 掌握紧急情况处置方法


8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塔式起重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

8.1安全技术理论

8.1.1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 了解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熟悉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3 掌握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 掌握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5 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6 熟悉安全标志、安全色的基本知识
7 了解施工现场消防知识
8 了解现场急救知识
9 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8.1.2 专业基础知识
1 熟悉力学基本知识
2 了解电工基础知识
3 熟悉机械基础知识
4 熟悉液压传动知识
5 了解钢结构基础知识
6 熟悉起重吊装基本知识

8.1.3 专业技术理论
1 了解塔式起重机的分类
2 掌握塔式起重机的基本技术参数
3 掌握塔式起重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4 熟悉塔式起重机基础、附着及塔式起重机稳定性知识
5 了解塔式起重机总装配图及电气控制原理知识
6 熟悉塔式起重机安全防护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7 掌握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的程序、方法
8 掌握塔式起重机调试和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置
9 掌握塔式起重机安装自检的内容和方法
10 了解塔式起重机的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
11 掌握塔式起重机主要零部件及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12掌握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的安全操作规程
13了解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常见事故原因及处置方法
14熟悉《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内容

8.2安全操作技能

8.2.1 掌握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前的检查和准备
8.2.2 掌握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的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项
8.2.3 掌握塔式起重机调试和常见故障的判断
8.2.4 掌握塔式起重机吊钩、滑轮、钢丝绳和制动器的报废标准
8.2.5 掌握紧急情况处置方法

9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

9.1安全技术理论

9.1.1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 了解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熟悉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3 掌握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 掌握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5 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6 熟悉安全标志、安全色的基本知识
7 了解施工现场消防知识
8 了解现场急救知识
9 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9.1.2 专业基础知识
1 熟悉力学基本知识
2 了解电工基本知识
3 掌握机械基本知识
4 了解液压传动知识
5 了解钢结构基础知识
6 熟悉起重吊装基本知识

9.1.3 专业技术理论
1 了解施工升降机的分类、性能
2 熟悉施工升降机的基本技术参数
3 掌握施工升降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4 熟悉施工升降机主要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及报废标准
5 熟悉施工升降机安全保护装置的构造、工作原理
6 掌握施工升降机安全保护装置的调整(试)方法
7 掌握施工升降机的安装、拆除的程序、方法
8 掌握施工升降机安装、拆除的安全操作规程
9 掌握施工升降机主要零部件安装后的调整(试)
10 熟悉施工升降机维护保养要求
11 掌握施工升降机安装自检的内容和方法
12 了解施工升降机安装、拆卸常见事故原因及处置方法

9.2安全操作技能

9.2.1 掌握施工升降机安装、拆卸前的检查和准备
9.2.2 掌握施工升降机的安装、拆卸工序和注意事项
9.2.3 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性能及可靠性的判定
9.2.4 掌握防坠安全器动作后的检查与复位处理方法
9.2.5 掌握常见故障的识别、判断
9.2.6 掌握紧急情况处置方法


10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

10.1 安全技术理论

10.1.1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 了解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 熟悉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3 掌握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 熟悉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5 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我国前科消灭制度的构建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康均心 博士生 尹 露


社会大众对于犯罪人的歧视和排斥是当前我国建立前科消灭制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要在我国构建前科消灭制度,必然离不开对人道和宽容文化理念的培育。任何一种制度在建立之初都必然会引起争议,前科消灭制度的建立也不例外。随着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犯罪人人权保障的日益深入,建立完备的前科消灭制度已成为我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


作为衡量罪犯再次犯罪时的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的标准之一,前科的存在不仅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刑罚理念,也实现了社会预防犯罪的目的。但前科长时间乃至终生存续,无疑给有前科的人永久贴上了罪犯的标签,在导致其相关法律权利和资格丧失的同时,也招致了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前科消灭的实体内涵,即对什么样的人可以适用前科消灭,以及经过多久可以消灭。笔者对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消灭前科应具备的条件


1.罪质条件。对前科消灭的罪质条件不加限制是平等原则的体现。但结合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有四类犯罪比较特殊。刑法第六十六条关于特殊累犯的规定和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关于毒品再犯的规定表明,刑法对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这四类犯罪所采取的态度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远超过一般的刑事犯罪,刑法对犯该类犯罪的行为人再犯的处罚要重于一般的刑事犯罪。除了上述四类犯罪以外,严重暴力犯罪的行为人人身危险性也大于一般的犯罪人,社会民众对此类犯罪人的内心恐惧极大。我国前科消灭制度构建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大众的接受程度。对犯罪人进行前科消灭本是出于保障人权,帮助犯罪人复归社会,预防犯罪人因前科带来歧视和不平等而再次犯罪,节约司法资源。但是倘若过分关注所谓的绝对平等而不考虑罪与罪之间社会危害性的差异,更有可能导致大众的恐慌和抵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我国的前科消灭制度之中,对于此五类社会危害性极大、人身危险性极大的犯罪人的前科不能消灭。从前科消灭的角度出发,应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刑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特殊累犯,严格将前罪和后罪的罪质限定在一个犯罪类型之中。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之中前罪与后罪的罪质也应严格限制在毒品犯罪的范围之内。对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人的认定,可以参考刑法第八十一条关于不得假释的行为人的规定,将其限定为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时间条件。所谓时间条件,是指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被赦免以后可以消灭前科必须历经的期间。笔者认为,我国前科存续期间的确立可以根据罪名的法定最高刑对前科存续期限做分段式的设计:对单独宣告有罪以及单处罚金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前科存续的期间为6个月;对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届满,以及对判处管制、拘役以及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前科存续的期间为1年;对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前科存续的期间为5年。对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及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之后减为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前科存续的期间为10年。经过上述期间后,犯罪人的前科消灭。如果判决中同时存在多种刑罚的,以最重的刑罚或者最高的刑期为标准计算前科存续期间。刑罚执行完毕应指包括附加刑在内的刑罚全部执行完毕。行为人在刑罚执行一段时间后被假释或者因监外执行等原因被免除执行一部分刑期的,前科应从刑罚被免除执行之日起计算。行为人在前科存续期间内又犯新罪的,前科的存续期间应从新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重新计算。


3.刑度条件。所谓前科消灭的刑度条件,即构成前科的前罪依法被判处刑罚的轻重与刑期的长短是否应作为影响其前科存续期间的因素。笔者认为,前科消灭重视的是行为人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后是否已经真正改过自新,对后罪加重处罚的依据在于前罪刑罚适用量上存在不足,而这一事实是通过后罪的发生表现出来的,与前罪的刑罚轻重与刑期长短并无直接关联。因此,对前科消灭的刑度条件不应有所限制。


4.悔改条件。我国前科消灭制度中的悔改条件宜做如下设置:如果行为人在前科存续期间表现良好,确有悔改表现,前科存续期间届满时前科按时消灭。如果行为人在前科存续期间故意犯罪的,前科计算期间中断,后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之后前罪前科重新起算,与后罪的前科相加,延长前科存续期间。如果行为人在前科存续期间过失犯罪或者从事一般违法行为的,前科存续期间届满由法院对是否消灭其前科予以裁决。


5.未成年人前科的特殊消灭。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前科消灭制度应将其与成年人的前科消灭有所区分。我国刑法第一百条第二款免除了未成年人的前科报告义务正是这种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态度的体现。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对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的条件设计宜宽于成年人。基于此,可统一规定未成年人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1年,前科存续;经过1年之后,未成年人的前科即自动消灭,不做罪质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如果未成年人在前科存续期间故意再犯刑法规定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八种罪的,则前科计算期间中断,后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之后前罪前科重新起算,与后罪的前科相加,延长前科存续期间。


二、前科消灭制度的立法建构


1.前科消灭的立法模式。考虑到我国刑法总则第一百条规定了前科报告义务,立法上可以在刑法总则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之后增设一章“前科消灭”,规定前科消灭的条件、方式和对象,并将刑法第一百条前科报告义务包括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刑法第一百条只规定了规范性条款,而欠缺惩罚性条款。虽然规定了有前科者的前科报告义务,但并未对违背该义务的刑事法律后果作出规定,在立法之中应加以完善。作为前科消灭法律后果的犯罪记录封存、查询应在刑事诉讼法中进行详细的规定,这样的立法建构一方面可以使前科消灭制度与其他现存的刑罚制度相协调,另一方面也便于司法实践中具体的操作。


2.犯罪记录处理。前科消灭之后直接面临犯罪记录的处理。对犯罪记录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封存犯罪记录,没有法律明确授权不允许任何个人或单位对行为人的犯罪记录进行查阅。另外一种是注销犯罪记录,即将行为人的犯罪、刑罚记录一并取消,此后行为人在法律上也就视同为没有犯过罪的人。前科消灭制度中所消灭的只是行为人的犯罪记录而不可能是犯罪事实,因而前科消灭所抹消的也只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2012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和国家安全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结合我国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出了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我国在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的道路上又有了新的里程碑。从前科消灭的宗旨出发,注销犯罪记录是最为彻底的方式。封存犯罪记录,意味着犯罪记录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有被查阅的可能,法律要对有权查阅犯罪记录的机关和情形作出非常明确的限制才能防止前科消灭流于形式。


现有立法对于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规定只是我国构建前科消灭制度的一个开始,注销犯罪记录才是彻底消灭前科的必然选择。基于此,对我国的前科消灭制度之中的犯罪记录处理,可根据犯罪人罪行的轻重、刑期的长度、人身危险性和悔改表现予以区分,做如下设计:对于法定自然消灭前科的犯罪分子和未成年的犯罪人,在前科存续期间届满之日起,司法机关应注销其犯罪记录。对于法定依申请才能消灭前科的犯罪分子,前科存续期间届满之日起由申请人向司法机关提出撤销申请,由司法机关依法定程序作出保留或者消灭前科的决定。对于此类犯罪人的前科,司法机关在作出消灭前科的裁决时,应同时决定注销其犯罪记录。司法机关应建立统一的犯罪记录数据库,将封存的犯罪记录和尚未消灭的犯罪记录进行统一编制、统一管理。对于违反规定查询、散布行为人犯罪记录的,应当允许行为人提起侵权之诉。


三、前科消灭的方式设计


1.自然消灭。自然消灭是前科消灭的基本方式,指有前科的人在经过法定的前科存续期间后,满足法定条件,在前科存续期间届满之日起前科即自动消灭,无需法院作出裁决。此种消灭方式免去了法院的裁决步骤,节约了司法资源,我国的前科消灭制度应主要采取这种消灭方式。


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卫生防病健康教育的通知

中宣部、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中宣部、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

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卫生防病健康教育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党委宣传部、卫生厅局、爱卫办、建委(厅)、铁路局、交通厅(局委)、民航地区管理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增加,节假日以及春运期间民工返乡、旅游、探亲的人口越来越多。据预测,今年仅春运期间流动人口将达18.9亿人次。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预防传染病传播与流行,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要因地制宜使用现有的宣传设施,在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和列车、长途汽车、客机、轮船及公共汽车、出租车、电车、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开展健康教育。要将普及公共卫生、公共场所禁烟、卫生防病、改变陋习等知识与法规作为向旅客宣传的重要内容。在不影响客运组织工作的前提下,在各类等候场所内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牌或使用电子显示屏进行宣传;在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内摆放或张贴供旅客阅读的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要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的广播、闭路电视开展宣传;各类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内要有禁烟标志或警语。

二、各地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制作并提供适合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和节目。铁路、交通、民航等系统的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健康教育的指导,提供宣传材料。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以下简称“行动”)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了适用于车船广播等使用的春运健康教育广播稿,随文下发,请结合实际组织使用,做到健康教育不漏班次,不留空白点。

三、节假日特别是春运期间,流动人口显著增加,加大了冬春季呼吸道疾病,特别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结核、肝炎等疾病传播的机会。各部门要根据当地防病工作特点和季节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旅客健康教育工作,特别要做好进城务工农村群众的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营造预防SARS、艾滋病等传染病及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四、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及客运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客运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认真组织本地本部门的健康教育工作。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卫生、爱卫、建设、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要及时沟通信息,协调配合,加强指导。

五、各地各部门要为加强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防病健康教育提供经费支持,加强检查、督导,推广好做法、好经验,保证这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使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成为为旅客健康服务、树立行业新风的窗口。

附件:春运健康教育广播稿





二○○四年一月十八日











春运健康教育广播稿目录

1、一部电梯使“非典”传染到世界各地

2、感冒流感不相同

3、防治乙肝有办法

4、洁身自爱防性病

5、共同对付艾滋病

6、结核病日话结核

7、春节探亲要避孕

8、春节吃喝有学问

9、饮酒适度应限量

10、烟花鞭炮惹祸端

11、旅途谨防精神病

12、吸烟康寿两难全

13、天冷尤应防煤气

14、近亲结婚悲剧多

15、迷信骗人不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