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最高法关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的司法解释的两大缺陷/李俊峰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8:07:45  浏览:90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法关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的司法解释的两大缺陷

李俊峰

(华东政法学院)

近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
定》(以下简称《规定》),毫无疑问是我国迄今为止在证券民事赔偿方面制定的内容
最全面、可操作性最强、意义最重大的法律规范,必将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减少
虚假陈述现象的发生。然而,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冷静地看到,这些进步还具有
明显的阶段性和实验性特征。从整个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体系建构的宏观角度观察,目前
法律对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内幕交易这两大领域的规制仍然是零,所以对投资者利益的
保护还非常不完整。尤其令人遗憾的是,《规定》本身存在两处重大缺陷,以至于这一
名为规制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规定》,事实上给一部分虚假陈述者留出了逍遥于
民事赔偿之外的空子,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仍然很不完善,仍然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缺陷之一,是虚假陈述与投资者受到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规定》第十八条
规定:“投资人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
关系: (一)投资人所投资的是与虚假陈述直接关联的证券;(二)投资人在虚假
陈述实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买入该证券;(三)投资人在虚假陈述揭
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因卖出该证券发生亏损,或者因持续持有该证券而产生亏损。
”《规定》第十九条规定:“被告举证证明原告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
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一)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已经
卖出证券;……”从上述第十八条第二款和第十九条第一款可知,只有当投资者在实施
虚假陈述行为与揭露或更正该虚假陈述行为之间的时间段内购入并持续持有与该陈述直
接相关的证券,投资者的损失才有可能被认定与该虚假陈述有因果关系。换句话说,以
下两种情形被排除在民事赔偿范围之外:
(一)投资者在虚假陈述实施之前购入某种证券,其后发生的虚假陈述与该证券有直接
关联,在虚假陈述实施日或以后至虚假陈述被揭露或更正之日之前,投资者卖出该证券
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投资者购买证券的行为发生在虚假陈述之前,所以可以认定购
买行为与虚假陈述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投资者卖出证券的行为发生在虚假陈述实施
日或以后至虚假陈述被揭露或更正之日之前,如果该虚假陈述的内容属利空消息,对相
关联证券价格形成打压,以至于诱导投资者低价抛售,那么应当认定投资者卖出证券并
因此受到的损害与虚假陈述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规定》的制定者似乎只考虑到有关责
任人通过虚假陈述拉高证券价格,吸引投资者买进的情况,而没有考虑到其故意压低证
券价格,逼迫投资者匆忙出货的情况。所以,如果有人出于低价收购上市公司等目的,
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恐慌气氛,致使投资者割肉出局,那么依照该《规定》,虚假陈述
人可以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鉴于当今中国正面临着公司收购的一轮惊涛骇浪,收购方
蓄意贬低目标公司股票价格的可能性空前激增,《规定》将此种情形排除于因果关系认
定范围以外不能不说是一处重大的缺漏;
(二)投资者在虚假陈述实施之前购入某种证券,其后发生的虚假陈述与该证券有直接
关联,在虚假陈述实施日或以后,投资者持续持有该证券至虚假陈述被揭露或更正之日
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投资者的购买证券行为与虚假陈述行为无因果关系,但是假如
虚假陈述掩盖了对上市公司不利的重要信息,以至于投资者对相关证券的价值作出偏高
的错误认知,没有作出基于理性原本可以作出的卖出该证券的决定,反而持续持有该证
券至虚假陈述被揭露或更正之日,那么投资者的资金就会因为被误导而在虚假陈述实施
至被揭露或更正的时间段内被“冻结” 在该证券帐户上,投资者丧失的这笔资金的同
期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应当被认为与虚假陈述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缺陷之二,是对虚假陈述揭露日的界定标准。《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虚假陈
述揭露日,是指虚假陈述在全国范围发行或者播放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首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商标评审申请期限等问题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商标评审申请期限等问题的通知

工商评审字[2002]第94号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的决定已于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与《商标法》此次修乞讨相适应,国务院正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修订工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正在修改《商标评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在此期间,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部分商标评审工作仍要继续进行。现就商标评审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商标评审申请(包括答辩)期限仍按原规定掌握,即以邮寄方式收发文的,以邮戳日期为准;邮戳不清或者没有邮戳的,以商标局或者商标评审委员会发文后二十日分别作为当事人收到或者发出的日期。

当事人地址不清,无法邮寄的,以商标公告方式送达。自商标公告发布之日起三十日视为送达。

二、就《商标法》修改决定实施时已满一年的注册商标提出争议申请的,其期限适用修改前《商标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就《商标法》修改决定实施时不满一年的注册商标提出争议申请的,其期限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

三、《商标法》修改决定实施前提出撤销注册商标申请的,其期限适用修改前《商标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商标法》修改决定实施后提出撤销注册商标申请的,其期限适用修乞讨后《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

四、商标评审委员会审理《商标法》修乞讨决定实施前已经受理的商标评审案件,在《细则》和《规则》没有修订实施前,仍按1995年11月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规则》规定的程序进行。但该《规则》与《商标法》的修改决定有抵触的,适用《商标法》的修改决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该《规则》另有通知规定的,按有关通知规定执行。

二OO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对公务员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对公务员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此后与《条例》相配套的一系列法规、规章陆续出台。几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公务员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建立,不少地方还按要求对几年来的实施工作进行了初步
的总结检查。但从面上看,实施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完善公务员制度和加强行政执法的要求,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研究决定,对全国各地实施公务员制度、执行公务员法规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
这次公务员法规执行情况检查,要以党的十五大关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要求为指导,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及其单项配套规章为依据,了解掌握五年来各地实
施公务员制度的进展情况和成效,总结交流经验,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纠正不按公务员法规办事的现象,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实施工作,研究完善公务员制度。
二、检查的范围和内容、重点
鉴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在进行,这次检查的范围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包括省、地、县、乡各级行政机关。
检查的内容是各项公务员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包括对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动员、职位分类和人员过渡、录用、考核、职务升降、奖励与纪律、培训、交流、回避、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单项制度的实施情况。
在全面检查的同时,要注意突出以下重点环节:1、职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设置规格与职数比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2、录用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除少数特殊职位经批准采取其他测评办法外,是否都坚持了面向社会,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
办法。3、公务员的职务晋升是否按照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和程序进行,积极推行竞争上岗。4、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公务员考核、培训、交流、回避、辞职辞退等制度。
三、检查的方法步骤
这次检查,采用全面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阶段(8月底前完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本通知确定的检查内容及要求,对省、市(地)、县政府各部门和乡镇机关的实施情况组织检查,于8月底前将检查报告报送人事部。检查报告中应包括实施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成效、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进的打算与措施以及对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二)抽查阶段(9-10月份)。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人事部将会同中组部分片组织交流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查情况,并派检查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单位,采取实地考察、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进行抽查。
(三)总结阶段(11-12月份)。根据自查和抽查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深化实施工作、加强执法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措施。对全国各地的检查结果将在1998年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进行通报。
四、组织领导及要求
检查公务员法规执行情况,是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促进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效能,也有重要意义。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地的检查工作,由推行公务员制度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和
政府人事部门共同组织,具体工作由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党委组织部门要在做好党群机关参照管理工作检查验收的同时,与政府人事部门一起做好政府机关公务员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方案,认真进行部署,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检查工作。检查工作要着眼于推动和深化实施工作,着眼于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要重视检查结果的运用。对严格按公务员法规办事,在实施工作中
取得显著成绩的地方和单位,要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及时宣传推广并给予表彰。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严格执法,对实施工作不力,不按公务员法规要求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松驰的单位,要严肃批评,限期改正,并组织其主管人事工作的领导人员进行公务员法规的学习培训,以增
强法制观念;对乱设职位、超职数配备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不按规定实施考试录用和职务晋升等违法乱纪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以维护公务员法规的严肃性。
附件: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公务员法规有关情况统计表(略)



199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