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0 19:34:16  浏览:949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

新闻出版署


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
新闻出版署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电子出版物管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电子出版物,系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媒体形态包括软磁盘(FD)、 只读光盘(CD-ROM )、? 换ナ焦馀蹋ǎ茫模桑ⅰ⊥嘉墓馀蹋ǎ茫模牵⒄掌馀蹋ǎ校瑁铮簦铮茫模ⅰ〖傻缏房ǎǎ桑? Card)和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和出租适用本规定。
已登记注册的报纸、期刊以第一款规定的方式出版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新闻出版署主管全国电子出版物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并指导实施;
(二)审核批准电子出版物出版、复制单位的设立;
(三)管理电子出版物的进出口工作;
(四)指导、监督全国电子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查处违禁电子出版物;
(五)国务院授权的其他事项。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负责本行政区域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复制、批发、零售、出租的管理工作,审批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出租单位的设立,查处违禁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所属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第四条 电子出版物经营活动应当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传播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
禁止经营有以下内容的电子出版物:
(一)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三)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的;
(五)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六)诽谤、侮辱他人的;
(七)国家规定禁止出版、传播的其他内容。
第五条 电子出版物经营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第六条 国家对电子出版物出版、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和出租,实行许可证制度。许可证由新闻出版署统一印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从事前款规定的电子出版物经营活动。

第二章 出 版
第七条 新闻出版署按照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发展规划,确定全国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总量、布局和结构。
第八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发展规划;
(二)有符合本规定的章程;
(三)有明确的主管部门、主办单位;
(四)有必要的组织机构和熟悉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务并具有编辑、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6人,其中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应当具有高级职称;
(五)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制作设备可以作价折抵;
(六)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禁止设立外商独资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
第九条 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由申请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报新闻出版署审批;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所属在京单位提出申请的,由申请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
批;部队建制的单位提出申请的,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新闻出版署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申请单位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设立单位的名称、地址、经济性质及上级主管部门、主办单位;
(二)主管部门、主办单位的批准申请文件;
(三)组织章程;
(四)资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者资金担保;
(五)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及本规定第八条要求的其他人员的专业职称证明、身份证明和履历表;
(六)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第十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申请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给《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后,申请单位应当在60日内持《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改变名称、隶属关系的,应当依照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重新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改变地址、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终止出版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停止经营活动之日起3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出版(包括再版)电子出版物,须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书号。
电子出版物的专用中国标准书号只能用于出版电子出版物,不得用于出版纸质图书和其他类型的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附属的使用手册,不得单独定价和另行销售。
同一内容,不同媒体、格式、版本的电子出版物须分配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第十三条 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当在出版物及其装帧纸上标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和地址、电子出版物的专用中国标准书号及书号条码、出版时间、著作权人姓名等事项。出版进口的电子出版物,还应当标明进口出版许可证号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号。
第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自电子出版物出版之日起30日内向新闻出版署、北京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缴送样品。
第十五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转让、出租、出售本单位的名称或者电子出版物的专用中国标准书号。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购买、伪造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名称或者电子出版物的专用中国标准书号,不得从事非法电子出版物的出版活动。
第十七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外国的组织、个人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的管理办法由新闻出版署另行制定。

第三章 制 作
第十八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设立后,应当在60日内分别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新闻出版署备案。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证件备案:
(一)营业执照;
(二)组织章程;
(三)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专业职称证明、身份证明和履历表;
第十九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改变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应当依照第十八条的规定重新备案。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终止制作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停止经营活动之日起30日内通知原备案机关。
第二十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可以接受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也可以将自行开发的作品交由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审定出版。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接受委托时,应当与委托单位签订委托制作合同。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不得从事出版活动。
第二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不得委托未经备案的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制作电子出版物。
第二十二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和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接受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国外客户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必须符合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并应当将内容资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经批准后方可制作。

第四章 复 制
第二十三条 新闻出版署按照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发展规划,确定全国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的总量,布局和结构。
第二十四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发展规划;
(二)有符合本规定的章程;
(三)有熟悉复制业务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5人,其中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2人;
(四)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复制设备可以作价折抵;
(五)有固定的复制场所。
第二十五条 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由申请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报新闻出版署审批;部队建制的单位提出申请的,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新闻出版署应
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申请单位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设立单位的名称、地址和经济性质;
(二)组织章程;
(三)资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者资金担保;
(四)主要负责人及本规定第二十四条要求的其他人员的专业职称证明、履历表和身份证明;
(五)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第二十六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的申请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发给《电子出版物复制经营许可证》后,申请单位应当在60日内持《电子出版物复制经营许可证》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二十七条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改变名称、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的应当依照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重新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改变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终止复制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停止经营活动之日起3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二十八条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接受委托时,应当要求委托单位提交有关证明文件。
前款所称证明文件包括委托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的《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和著作权人的授权证书。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应当与委托单位签订委托复制合同。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应当将所复制的电子出版物样品和有关证明文件保存三年以上,自复制单位向委托单位交货之日起计算。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不得接受非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和个人委托复制营利性的电子出版物,不得自行复制电子出版物。
第二十九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不得委托非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复制电子出版物。
第三十条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接受非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委托复制计算机软件和内部资料性产品,应当持《计算机软件登记证书》或者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办理《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核发手续。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根据前款所列证明文件和有关规定,发给《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
第三十一条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接受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客户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或者计算机软件,必须符合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并应当将内容资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持著作权授权合同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登记,取得批准文
件和登记证件后方可复制。复制的电子出版物除样品外应当全部输出境外。

第五章 进 口
第三十二条 新闻出版署商有关部门,按照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确定全国电子出版物进口单位的总量、布局和结构。
第三十三条 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进口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发展规划;
(二)有符合本规定的章程;
(三)有明确的经营范围;
(四)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熟悉电子出版物进口业务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8人,其中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3人;
(五)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
(六)有必要的设备、固定的经营场所;
(七)办理图书进出口业务达到规定的实绩或者具有相关的业务渠道。
第三十四条 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进口单位,由申请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报新闻出版署审核。新闻出版署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
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进口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申请单位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设立单位的名称、地址、经济性质及上级主管部门;
(二)主管部门的批准申请文件;
(三)组织章程;
(四)资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者资金担保;
(五)主要负责人及本规定第三十三条要求的其他人员的专业职称证明、身份证明和履历表;
(六)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第三十五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进口单位的申请经新闻出版署审核同意后,申请单位应当依照《对外贸易法》的规定,到对外贸易经济合作行政部门办理进出口业务许可手续,并持批准证件在60日内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三十六条 电子出版物进口单位改变名称、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的应当依照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的规定重新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电子出版物进口单位改变地址、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电子出版物进口单位终止进口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停止经营活动之日起3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三十七条 电子出版物进口单位进口电子出版物制成品,必须符合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并应当将内容资料报新闻出版署审核同意后,持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相关手续,方可进口。内容审查办法由新闻出版署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进口的电子出版物制成品须在其外包装上贴有经新闻出版署确认的专用标识,方可批发、零售和出租。
第三十九条 接受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著作权人授权进口用于出版的电子出版物,必须符合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由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将内容资料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合格后,报新闻出版署批准发给《电子出版物进口出版许可证》,并将著作权授权合同
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登记取得登记证件,方可出版。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持《电子出版物进口出版许可证》和著作权合同登记证件,在有效期内到海关办理母版及装帧纸等相关物品的入关手续。
第四十条 进口供研究、教学参考的电子出版物,不得进行营利性复制、批发、零售和出租。

第六章 批发、零售和出租
第四十一条 申请从事电子出版物批发业务的单位,应当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批,报新闻出版署备案,经批准并取得《电子出版物批发经营许可证》后,持许可证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申请从事电子出版物零售、出租业务的单位,应当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或者其授权的行政部门审批,经批准并取得《电子出版物零售经营许可证》、《电子出版物出租经营许可证》后,持许可证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四十二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批发、零售和出租本单位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从事非本单位出版的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或者出租业务,应当按照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七章 罚 则
第四十三条 违反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由新闻出版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予以单处或者并处没收并销毁违法的电子出版物;没收违法所得;没收用于违法活动的设备;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下1倍以上的罚款;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许可证。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根据情节轻重单处或者并处没收违法的电子出版物;没收违法所得;没收用于违法活动的设备;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下的罚款;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许可证:
(一)非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出版电子出版物的;
(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转让、出租、出售本单位名称或者电子出版物专用中国标准书号的;
(三)非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以营利为目的复制电子出版物的。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或者其授权的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单处或者并处警告;责令停止出版、制作、复制、批发、零售、出租电子出版物;没收违法电子出版物;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由原发证
机关吊销其许可证:
(一)未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书号的;
(二)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未接受《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擅自复制电子出版物的;
(三)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复制境外电子出版物的;
(四)未经批准以营利为目的擅自进口电子出版物的;
(五)未经许可擅自批发、零售、出租电子出版物的;
(六)批发、零售、出租非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出版的电子出版物的;
(七)批发、零售、出租供研究、教学参考的资料性电子出版物的。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所要求提供的文件、证件有虚假的,撤销原批准登记证件。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新闻出版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或者其授权的行政部门查处电子出版物经营违法活动时,可以行使以下职权: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
(二)检查与违法活动有关的物品,必要时可以责令封存;
(三)调查与违法活动有关的行为,扣押有关物证、书证;
(四)查阅、复制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合同、帐册等业务资料。
检查人员应当向当事人出示证件,有关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不得拒绝。
第四十九条 出版、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出租电子出版物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许可证。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电子出版物展览会,须由主办单位向新闻出版署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举办。新闻出版署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施行前设立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出租单位,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180日内,依照本规定重新办理审核登记手续。
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电子出版物出版、复制、进口、批发单位每两年履行一次审核登记手续,电子出版物零售、出租单位每一年履行一次审核登记手续。
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由新闻出版署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3月1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部分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原则和审批程序》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部分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原则和审批程序》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深圳市外资办,长春、沈阳、西安、成都、南京、广州市外经贸委(厅、局),哈尔滨市外资局,武汉市外资办:
为便于各级外商投资审批管理部门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政策,维护法规、政策的统一性,使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提高办事效率,我们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归纳和整理出了《部分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原则和审批程序》。现印发给你们,请你
们认真按照执行。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和设立分支机构的审批以及外商投资的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的确认和考核,请按我部近期将公布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规定》、《关于确认和考核外商投资的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
企业的规定》执行。


外国船公司在华设立航运服务公司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航运服务属限制外商投资领域,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列为限制乙类。
一、审批原则:
1.审批外国船公司在华设立航运服务公司必须依据两国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签订的海运协定或海运会谈备忘录中我方按对等原则所承诺的内容进行;
2.外国船公司具有15年以上航运资历,并在拟设独资船务公司的城市设航运代表处满3年;
3.外国船公司的班轮船舶至少每月挂靠拟设独资船务公司所在城市港口一次;
4.经营范围:为其母公司自有或经营的船舶进行揽货,签发母公司提单,结汇和签订业务合同;
5.独资船务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美元。
二、审批程序:
1.外国船公司在华设立航运服务公司必须报外经贸部审批,外经贸部征求交通部意见后批复;
2.外商投资航运服务公司可申请在其它港口城市设立分公司,但须注册资本已全部缴付,经营满1年,独资船务公司的母公司已有班轮船舶挂靠拟设分公司所在地港口,且在该城市已设有航运代表处满1年以上,每设一分公司,需增加注册资本12万美元。审批程序与上述设立公司
程序同。
三、需报送的文件:
1.设立独资船务公司申请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独资船务公司章程;
4.申请者的法律证明文件和资信证明文件;
5.独资船务公司法人代表的委任书、董事会成员的名单及简历;
6.申请者近3年资产负债表;
7.申请者的提单样本、挂靠中国班轮班期表和班轮运价本;
8.已设立的航运代表处批准文件的影印件;
9.其它需要报送的文件。
四、主要法律依据
1.《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2.外经贸部、交通部于1995年12月22日发布的《关于外国船公司在华设立独资船务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外经贸资发第786号)。

外商投资水上运输业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外商投资水上运输业被列为限制乙类项目。
一、海上国际运输:
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华举办中外合资船公司,经营海上国际运输(客、货)业务。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注册资本必须高于50%,其所有船只必须悬挂中国国旗。合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均由中方指派,高级船员由中方人员担任。设立此类项目应报交通部审批,限额以上项目除交通部同
意外,还应由国家计委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有公司的设立(即合同、章程)一律报外经贸部审批。
二、国内水上运输(内河、沿海):
外国投资者在华举办国内水上旅游运输企业只能采用中外合资、合作方式,不允许经营货运业务。中方必须有一方为专业水运企业,其他审批条件及程序同海上国际运输。公司正式营运时,应到交通部办理运输许可证。
三、主要法律依据:
1.《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2.国办发(1995)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三峡涉外旅游船只管理问题的通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
5.《国际班轮运输管理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管理规定》。

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业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国际货运代理(以下简称货代)业被列在限制乙类。
一、审批原则:
1.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方式设立外商投资国际货代企业,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货代企业;
2.外方必须是经营3年以上货代业务的公司,中方至少有一家是经营3年以上货代业务或年进出口贸易额为5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且在中方中占大股;
3.同一个外方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货代企业经营不满5年,不得投资设立第二家货代企业;
4.拟设货代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美元;
5.经营期限不超过20年;
6.外方的出资额不超过注册资本50%;
7.外商投资货代企业成立1年以后且注册资金全部到位后,才有资格申请成立分公司,每设一家分公司,企业应相应增加不少于12万美元的注册资本;
8.外商投资货代企业经外经贸部批准可经营下列全部或部分业务;订舱、仓储;货物的监装、监卸、集装箱拼装拆箱;国际快递,私人信函除外;报关、报验、报检、保险;缮制有关单证,交付运费,结算、交付杂费;其它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
二、审批程序:
1.设立外商投资货代企业,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章程等全套文件一并由省级外经贸部门初审(外资管理部门商储运管理部门共同审查)同意后报外经贸部审批;
2.已成立的外商投资货代企业申请设立分公司,也须按上述程序报我部审批。
三、主要法律依据:
1.《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2.经国务院批准,外经贸部于1995年6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
3.外经贸部1996年9月公布的《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审批规定》。

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民用航空业主要指机场、航空运输企业、通用航空等。
一、机场:
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民用机场的建设和经营被列为鼓励外商投资类项目。
(一)审批条件:
1.中方出资比例应在51%以上。
2.董事长、总经理由中方人员担任。
(二)允许投资的范围:
1.投资建设并经营民用机场(军民合用机场除外)飞行区;
2.经批准可从事候机楼(贵宾室的建设及管理除外)、货运仓库、地面服务、飞机维修、航空食品、宾馆、餐厅、航空油料等与机场配套项目的经营;
3.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由国家投资和管理,不允许外商投资或参与管理。
二、航空运输企业:
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外商投资航空运输业被列为限制乙类项目。
(一)审批原则:
1.允许外国航空运输企业与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合资、合作设立航空运输企业。目前先采取试点方式举办一、二家,试点成熟后再逐步推广;
2.外商投资航空运输企业在各项税收方面与国内同类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二)审批条件:
1.外方出资比例不超过35%,其代表在董事会中表决权不得超过25%;
2.董事长、总经理均由中方人员担任;
3.不允许外国的机场当局、航空制造企业参与投资。
三、通用航空:
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外商投资通用航空被列为限制乙类项目。
通用航空包括工业航空和农林业航空,不允许举办外商独资通用航空项目。工业航空项目要由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
四、审批程序:
设立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企业,应先征得民航总局同意。
限额以上项目,国家计委审批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外经贸部审批合同、章程;限额以下项目,民航总局审批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外经贸部审批合同、章程。
五、主要法律依据:
1.《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2.民航总局、外经贸部于1994年5月6日公布的“关于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有关政策的通知”;
3.民航总局、外经贸部于1994年10月25日公布的“关于发布《关于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有关政策的通知》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外商投资设立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代理公司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民用航空销售代理分一类空运销售代理(经营国际航线或者港、澳、台航线的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代理)和二类空运销售代理(经营国内航线除港、澳、台地区航线以外的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代理)。
销售代理在《导向目录》中被列为限制乙类项目。
经营一类货运销售代理业务,必须先向外经贸部申请设立合资、合作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然后才有权向民航总局申请经营此项业务(审批条件和程序见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有关政策)。
设立一类客运销售代理企业,注册资本不得少于150万人民币;由民航总局审批立项,然后按审批权限审批可研报告和合同、章程;同时经营客、货销售代理的,应按国际货代企业审批程序审批,外经贸部在审批时征求民航总局意见。
设立二类客运、货运销售代理企业,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人民币。由民航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同意后按现行审批权限审批。
法律依据:《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1993年8月3日发布的第37号令《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业管理规定》。

外商投资对外贸易企业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对外贸易被列在限制乙类。
(一)审批原则及政策:
1.允许外商以中外合资方式设立外贸公司。中方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不得低于51%;
2.外方应具备的条件:申请前1年营业额在50亿美元以上,申请前3年年平均对华贸易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申请前已在中国境内设代表处3年以上,或在华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
3.中方公司应具备的条件:具有外贸经营权,申请前3年年平均进出口额在2亿美元以上,其中出口额不低于1亿美元,已在中国境外设立分公司、子公司以及合资企业3个以上,申请前3年境外企业年均营业额超过1000万美元;
4.合资外贸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
5.中外双方出资应在合资外贸公司注册之日起1个月内缴清。外方必须以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出资;
6.合资外贸公司经营范围:在经批准的经营商品范围内自营或代理货物和技术进出口贸易;
7.合资外贸公司按国家对国有外贸公司有关规定结、售汇及付汇;
8.举办合资外贸公司的试点地区和数量由国务院规定。目前只在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试点。
(二)审批程序:
1.中方将下列文件通过当地外经贸部门报外经贸部审查:
(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章程;
(2)中外各方的注册登记证明文件(复印件),资信证明文件和法定代表人证明文件;
(3)外方在中国已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复印件)或设立驻华代表处的批准文件(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中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复印件);
(4)中方在境外设立的分公司、子公司以及合资企业的注册登记证明(复印件);
(5)中外各方近3年的资产负债表及审计机构出具的确认证明;
(6)拟设立合资外贸公司的经营商品范围;
(7)国家外经贸主管部门要求的其它文件。
2.外经贸部审查并报国务院批准后,由外经贸部颁发批准证书。
(三)主要法律依据:
1.《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2.经国务院批准,外经贸部1996年9月发布的《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

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合同的审批原则和审批程序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允许外国企业参与合作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资源和陆上石油资源。
一、审批程序:
1.海洋石油
自1982年海洋石油条例颁布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四轮对外招标。每一轮对外招标都有《标准合同》,该合同经我部批准后对外公开发布。外国石油公司就某一合同区块中标后,与我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具体的某一区块的石油合同。
一般情况下,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具体签约前均报我部预审石油合同,正式签约后,再行文正式报我部审批。石油合同中如有超越《标准合同》的地方,海洋总公司应在签字前报我部,由我部确认是否可以变更。石油合同经我部批准后,由我部颁发《批准证书》。
除上述石油合同以外,另有一些《物探协议》、《联合研究协议》也需报我部审批,但不需给外国合同者发《批准证书》。
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及《石油合同》中有关条款的规定,外国合同者在合同中的投资权益的转让只要经中方同意,报我部备案即可。这种转让在执行石油合同中经常发生。
2.陆上石油
1985年陆上南方十省市对外开放合作开采石油资源以来,从最初的中外双边签约发展到了目前进行的对外公开招标。陆上石油对外招标已进行两轮,第三轮正在展开。中方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具体的审批程序基本与海洋石油的类似。
二、审批原则:
1.我国的石油合同是遵照国际上通行的风险合同模式签订的,属于产品分成合同。中外合作方不成立法人实体,合同的执行是通过中外方共同组成联合管理委员会来实施的,外国投资者承担“作业者”,这在合同中都有明确的条款。
2.海洋石油的纳税由国家税务总局海洋石油税务局专门负责。陆上石油的纳税是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
3.矿区使用费
海洋石油是以年产100万吨原油为起点,向国家交付“矿区使用费”的,计算方法采用滑动阶梯式,从0—12%。此项工作由财政部负责。
陆上石油交纳“矿区使用费”的起点从原来的5万吨、10万吨提高到目前的50万吨、100万吨,这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宽了陆上石油合作条件。
三、审核要点:
1.勘探期限
2.合同年限
3.合同区域
4.签字费
四、主要法律依据及有关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国务院1982年1月30日发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国务院1993年10月18日发布〕;
另,最近国务院已决定煤层气的对外合作(勘查、开采)由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专营。有关规定正在制订中。各地均无权审批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煤层气勘查、开采项目。

外商投资工程设计机构的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工程设计没有列入《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但根据目前的有关政策,该类项目的设立应征得行业主管部门(建设部)同意且对中外方资格有一定的要求。
一、审批原则:
1.允许设立的形式:中外合资、合作,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工程设计机构;
2.中方合营者,应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甲、乙级工程设计证书的设计单位;
3.外方合营者,应是在所在国或地区有较好的社会信誉、在国际设计市场上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注册设计机构或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
4.合营公司注册资本一般应为20万美元以上;
5.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的设立,从立项阶段起均报外经贸部审批;
6.合营机构的经营范围中一般包括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及相关的工程技术咨询、工程管理及工程监理各项。设立合营机构时,其经营范围一般不允许包括工程总承包,需得待合营机构成立以后,经过一段时期的经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由建设部出具意见,再向外经贸部申请增加
工程总承包经营范围。
二、审批程序:
1.中方合营者首先向企业主管部门呈报《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开办申请书》(以下简称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经企业主管部门同意后,由所在地外经贸部门或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出具意见并报经贸部,外经贸部商建设部意见后进行审批;

2.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批准后,建设部对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的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后,发给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设计资格审定意见书》(以下简称意见书);
3.中方合营者持建设部颁发的意见书及有关法律规定的其他报批文件,到我部申请办理合同、章程的审批;
三、需报送的文件:
除合资、合作法规定报送的文件外,还需提交中、外合营者经营有关工程设计业务的资格证明文件。
注:也可将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章程一次性报外经贸部审批。
四、主要法律依据:
建设部、外经贸部1992年发布的《成立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审批管理的规定》(建设〔1992〕180号)。

外商投资建筑业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建筑业未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但根据目前有关政策,该类项目的设立应征得行业主管部门(建设部)同意且对中外方资格等有一定的要求。
一、审批原则:
1.不允许举办外商独资建筑企业。
2.合资、合作建筑企业的中方必须是取得三级以上资质证书的建筑企业;外方必须是具有较高技术、管理水平,有一定信誉和规模的建筑业企业。
3.能够引进国际先进建筑技术和设备,并能够在工程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培训中方职员。
4.一级建筑施工企业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元;二级建筑施工企业的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美元;三级建筑施工企业的注册资本不低于60万美元。
5.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设立的审定、审批实行分级管理。申请设立一级资质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由建设部审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审批;二级以下(含二级)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省级外经贸部门审批。
中方为国务院各部门直属企业的,由建设部审定,外经贸部审批。
二、审批程序
1.项目中方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呈报设立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文件,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评定,颁发《设立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审定意见书》,
2.中方持《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审定意见书》向外经贸主管部门呈报设立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合同和章程及有关文件,由外经贸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并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3.中方持上述有关文件向工商管理部门办理法人登记手续。
三、主要法律依据
1.《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2.《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
3.建设部、外经贸部1995年9月联合发布的《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若干规定》;
4.建设部1996年7月发布的《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若干规定实施意见》。

外商投资广告企业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广告业被列为限制乙类,允许合资、合作,不允许独资。
一、审批条件:
1.合营各方必须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经营广告业务为主的企业法人;
2.能够引进国际先进的广告制作技术和设备;
3.具有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和广告处理测定等能力;
4.能够在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中国职员;
5.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美元。
二、审批程序:
1.项目中方向当地工商部门(国务院部委直属企业则上报主管部门)呈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地工商部门初审后报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局,核转至国家工商局审定;
2.国家工商局颁发《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审定意见书》后,中方向当地外经贸部门(国务院部委局直属企业则上报主管部门)呈报合同、章程,逐级上报至外经贸部审批;
3.中方持《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审定意见书》和批准证书向国家工商局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手续。
三、需报送的文件:
除合资、合作法规定的报送文件外,还需提交下列文件:
(一)向国家工商局报送的文件:
1.采用的主要制作设备、技术及其来源证明;
2.广告管理制度;
3.地方工商的初审意见。
(二)向外经贸部报送的文件:
《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审定意见书》。
四、主要法律依据:
1.《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2.国家工商局、外经贸部1994年11月联合发布《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的若干规定》;
3.国家工商局广告监督司、外经贸部外资司1995年5月发布的《关于外商投资广告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

外商投资设立医疗机构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医疗机构没有列入《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但根据目前的有关政策,该类项目的设立应征得行业主管部门同意且对中外方资格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要求。
一、审批原则:
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方式设立外商投资医疗机构。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中方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与医疗行业有关的企业法人,不能以医院等事业单位的形式与外商合资、合作;外方可以是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
二、经营范围:
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具体科目由卫生部核定。
三、审批程序:
外商投资医疗机构的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卫生部审批,合同、章程报外经贸部审批。
四、主要法律依据:
卫生部、外经贸部1988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办外宾华侨医院、诊所和外籍医生来华执业行医的几条规定》。

外商投资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为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健康发展,缩小我国会计、审计行业与国际同行的差距,从1992年起,我国开始有条件地允许国际知名的会计公司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举办会计师事务所。
一、审批原则:
1.外方必须是具有先进专业技术和良好信誉的国际知名全球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人员不少于200人,年营业额不少于2000万美元。中方应符合:在国内同行业中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好的服务信誉;与原挂靠单位在职能、人员、财务上脱钩;具有从事执行证券业务的相
关的资格;年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审计专业人员不少于100人。
2.能够引进国际会计、审计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及通用的国际会计标准。
3.能够在会计查帐验证、财务、税务、项目咨询管理及资产评估等方面对中国职员进行培训。
4.仅允许举办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不允许合资和独资。
5.经营范围: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审计、验资、税务咨询、外商投资者咨询、管理咨询服务、资产评估(需按规定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领资产评估资格后方可开展此项业务)及应客户要求提供的其他服务。
经营地域不受限制,但设立分所要另行报批。
二、审批程序:
1.由合作中方向其当地省级经济特区财政厅(局)申报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其初审同意后上报财政部审批;中方为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的,由中方向其主管部门申报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同意后报财政部审批。
2.合作中方通过省级外经贸部门向外经贸部呈报合同、章程(中方为国务院部委、直属企业由其主管部门呈报),经外经贸部审核批准后,发给批准证书。
3.中方持财政部批文、外经贸部批文及颁发的批准证书等有关文件,向工商管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手续。
三、合作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分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总所已达到以下要求:
1.董事会正常运转;
2.中、外方总经理职能正常行使;
3.中方经理级专业人员在全部经理级人员中至少达到50%;
4.总所近3年财务会计工作符合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5.近3年没有违法和违规行为。
(二)分所符合下述条件:
1.有10名以上国家规定职龄以内的中方专职从业人员,其中至少有5名是中国注册会计师;
2.有必须的营运资金;
3.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三)审批程序与总所相同。
四、主要法律依据:
1.《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3.财政部财会协字〔1996〕24号“关于印发《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的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程序
设立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被列为限制乙类项目。
一、审批原则
1.中方投资者应是按我国有关法律批准、认可或指定的从事进出口检验鉴定工作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2.外方投资者应是在其注册国或地区,从事3年以上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认证或咨询业务,有与申办业务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检测仪器、设备,有较稳定的客户,有一定国际信誉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3.不允许独资,允许合资、合作。
4.经营范围:进出口商品品质、数量、重量、包装、残损、价值、装运技术条件的委托检验鉴定和认证、咨询等业务。
5.注册资本:一般不低于50万美元,并须具备固定的场所和与其从事业务相应的技术条件和专业人员。
6.合营期限:一般不超过20年。
二、审批程序:
1.中方投资者向其主管部门呈报申请设立外商投资检验公司的有关文件,经主管部门同意后,由所在地外经贸部门商所在地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并签署意见后报送外经贸部;中方投资者为国务院部、委、局直属企业的,中方投资者向其主管部门呈报申请设立外商投资检验公司的有关文
件,经主管部门同意后,转报外经贸部。外经贸部收到上报文件后征求国家商检局意见。
2.国家商检局对申请设立外商投资检验公司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外商投资检验公司的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及业务范围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后,出具《外商投资检验公司资格审定意见书》。
3.外经贸部征得国家商检局同意后对上报文件进行审核批复。
三、主要法律依据:
1.《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实施条例;
3.国家商检局与外经贸部于1995年10月9日联合发布的《设立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公司的审批规定》。

外商投资殡葬企业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为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扭转前一段时期殡葬服务业中外商投资公墓项目盲目上马的混乱局面,促进我国殡葬业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严格限制外商来华投资举办合资、合作的经营性公墓项目。禁止外商独资设立此类项目。
一、审批原则:
1.合营公墓项目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对殡葬业的长远发展规划;
2.合营公墓项目不得占用耕地,不得设在风景名胜区和城区;
3.合营公墓项目应能够配合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吸收当地劳动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中方投资者必须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管理经验的殡葬业企业法人;
5.合营公墓应设在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家属聚居的城市,营业对象应以华侨及台、港、澳同胞为主。
二、审批程序:
1.中方投资者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后转报国家民政部审批。国家民政部门审批同意后出具书面意见。
2.合营公墓企业合同、章程通过地方外经贸部门初审同意后转报外经贸部审批。
3.合营公墓企业经批准后,中方投资者持民政部书面意见和外经贸部颁发的《批准证书》及有关文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手续。
三、主要法律依据:
1.《关于严格控制吸引外资兴建殡葬服务设施的通知》国家民政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外经贸部联合发布(民事发〔1995〕6号);
2.《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国发〔1985〕18号);
3.《公墓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8月民事发〔1992〕24号);
4.《关于兴建中外合资公墓有关问题的通知》(民事函〔1992〕370号。

外商投资音像制品生产、复录企业有关政策及审批原则、审批程序
国家限制外商投资举办中外合资、合作的音像制品生产、复录企业。国家计委1992年发出通知,要求严格限制扩大激光唱盘、视盘的生产能力。1994年中宣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对已设立的此类企业进行复审。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将其列入谈判主要内容之一。在《外商投资产
业导向目录》中将其列为限制乙类。
一、审批的原则:
1.设立光盘复制外商投资企业,必须先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同意后报外经贸部审批;
2.目前不再批准设立新的外商投资光盘复制企业;对现有企业,不允许其扩大生产规模;
3.不允许外商独资经营;
4.光盘复制企业没有发行权、销售权;
5.经营期限一般不超过30年。
二、光盘复制包括以下范围:
从事激光唱盘(CD—DA)、激光唱视盘(CD—V)、数码激光视盘(V—CD)、只读光盘(CD—ROM)、交互式光盘(CD—I)、图文光盘(CD—G)、照片光盘(PHOTO—CD)、一次性写入光盘(CD—R)、可消型磁光盘(CD—MO)、高密度光盘(D
VD)和激光视盘(LD)等母盘刻录和子盘的生产。
三、部分光盘复制业务经营范围:
1.激光唱盘复制企业的经营范围:承接激光码储存片(CD)的复制业务。
2.激光视盘复制企业的经营范围:激光视盘(LD)的复制业务。
3.加工唱盘、视盘母盘的企业的经营范围:承接激光数码储存片(CD)、激光视盘(LD)母盘的刻录业务。
四、复审项目申报及审核程序:
合资或合作的中方向当地新闻出版局报送全套项目材料,并附企业自查报告,经初审同意后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署审查同意后,出具《关于核准音像复制单位登记注册的批复》抄送我部。地方外经贸部门将全套项目材料包括原合同、章程的补充修改协议报我部审核,审核同意
后,换发批准证书。项目单位持我部批准证书向当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注册事宜。以后有关外商投资音像复制企业变更合营方、增资、中止合同等有关事宜均报我部审批。
五、主要法律依据:
1.《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2.《关于加强激光唱盘、激光视盘复制管理的紧急通知》(中宣发文〔1994〕5号);
3.《关于进一步加强光盘复制管理的通知》(中宣发〔1996〕7号);
4.《关于光盘生产设备进口管理的通知》(〔1996〕外经贸法发第400号);
5.《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6.《中美知识产权协议》;
7.《关于激光唱盘、激光视盘复制单位登记注册问题的通知》(外经贸资发第007号)。



1996年11月5日

贵州省消防条例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贵州省消防条例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6年8月2日贵州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消防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保护公私财产和人身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 消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公共消防设施应当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使消防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消防经费应当纳入本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
县级以上公安消防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
军事设施、国有森林、地下矿井、铁路运营建设、民航、水上运营系统的消防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公安消防部门协助。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指导、督促本区域内的村民、居民做好消防工作。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学习消防知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维护消防安全,对危害消防安全的行为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 每年11月9日为全省消防活动日。
第八条 对在消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消防组织
第九条 单位法定代表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工作。
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消防安全组织或者明确消防安全人员。消防安全组织的设立或者消防安全人员的调整,应当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备案。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应当建立公安消防队或者专职消防队。
企业集中地,可燃建筑密集的乡镇,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大中型企业,以及民航机场、铁路货场、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应当根据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可以由一个单位建立,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联合建立。
专职消防队的建立或者撤销,须经省公安消防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根据需要,单位可以建立由职工或者村民、居民自愿参加的义务消防队,有关单位应当扶持和鼓励。
第十二条 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应当进行消防业务训练,配备必备的消防装备,接受公安消防部门的业务指导,服从灭火调动和指挥。

第三章 火灾预防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建立消防规章制度,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个人应当负责所在岗位和住宅的防火安全工作。
第十四条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应当向社会开展消防宣传,普及消防知识。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学生、儿童进行消防常识教育。
第十五条 公安消防部门应当制定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建立培训机构;单位应当把消防知识纳入职工教育培训内容。
从事消防安全管理,仓库保管,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销售、运输以及固定消防设施的安装、操作,消防产品维修等人员,必须经过公安消防部门培训合格。
第十六条 城市规划、建设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会同公安消防部门制定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通讯和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和具体的建设方案,并与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城市规划外的工矿区、开发区、居民区和商贸区的建设规划应当符合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集镇、村寨进行消防规划建设,改善消防条件。
第十七条 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公共消防设施由城建、邮电等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负责验收和使用。
城市公共消防设施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由城建、邮电等部门增建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装修工程必须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将有关消防设计图纸送公安消防部门审核,并按审核的设计图纸组织施工,工程竣工后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已投入使用的建筑物不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
消防工程必须由有消防资质证照的单位设计、施工。
工程项目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规定。
第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降低消防安全标准,改变原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结构,确需改变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重新设计,并将有关消防设计图纸报公安消防部门审核批准。
修建临时建(构)筑物、安装机器设备等,不得影响消防安全。
第二十条 引进国外、境外工程项目涉及消防安全的,应当将有关图纸资料送公安消防部门审核。
生产研制新产品或者引进国外、境外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当有相配套的消防技术设施。
第二十一条 有火灾危险的场所和建筑物应当按照规定配置消防器材、设施。汽车、火车、飞机、船只应当配备灭火器。对消防器材、设施应当定期维护、更换。
禁止擅自拆除、停用消防器材、消防设施。
第二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挪用、遮挡消防器材、设施;不得挤占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开挖沟渠、停放车辆、堆放物品等,不得影响消防车通行。
公用和城建等部门,在维修道路影响消防车通行以及停水、停电、切断通讯线路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并预先通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
第二十三条 消防产品的生产、维修、销售、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接受公安消防、技术监督等部门的监督。
禁止生产、销售伪劣消防产品。
第二十四条 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应当设置在安全地点,并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液化气供应站、加油站、煤气站和油气输配管道的设置,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规定。
禁止违反规定销毁、排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第二十五条 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必须符合有关法规、规章,并按规定到公安消防等部门办理手续。
第二十六条 有火灾或者爆炸危险的单位、区域,必须采取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措施。禁止无关车辆、人员出入。
在有火灾或者爆炸危险的场所从事电焊、气焊(割)作业时,应当采取安全措施。
第二十七条 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以及其他安全规定的电气产品。
禁止违章使用影响消防安全的电气设备。
第二十八条 高层、地下建筑和宾馆、商场、影剧院、俱乐部、歌舞厅、体育馆及其他公共场所,必须有符合规定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并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图形标志。
严禁在消防重点部位和其他容易引起火灾及人员伤亡的场所吸烟、焚烧物品、燃放烟花爆竹等。具体范围由公安消防部门划定,并责成有关单位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
第二十九条 举办大型文化娱乐、庆典、灯会、商贸等活动应当采取消防安全措施。有关单位在开展上述活动前,应当将消防安全方案报公安消防部门审查批准。
第三十条 公安消防部门在审核、验收消防工程和实施其他消防监督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并按照规定及时审核和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一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应当对责任区内的消防重点单位、部位制定灭火预案,并实施演练,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实行昼夜执勤备战制度,保证车辆、器材、灭火剂完好有效。
第三十二条 单位、个人之间发生承包、租赁、转让等关系涉及消防安全的,在承包、租赁、转让合同中应当有消防安全内容,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第三十三条 保险部门应当协助投保单位和个人做好消防工作。投保单位和个人对公安消防、保险等部门指出的火险隐患应当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第四章 火灾扑救
第三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发现火灾都有义务迅速向消防队报警,讲清起火地点、单位。单位和个人必须给报警人员提供方便,不收费用。
邮电部门应当优先传递火灾信息,不得延误。
失火单位或地区必须迅速组织力量扑救火灾。
第三十五条 消防队接到火警后,必须迅速赶赴火场扑救火灾。
消防车赶赴火场途中,其他车辆、人员必须避让,可以使用一般不准通行的道路、场地。交通管理指挥人员应当保证消防车优先通行,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消防车免交养路费;执行消防任务的车辆免交过路、过桥、过隧道等费用。
第三十六条 发生特大恶性火灾,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迅速组织扑救,并做好救灾工作。
第三十七条 公安消防部门组织扑救火灾时,火场总指挥员在紧急情况下,有权调用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电信、燃气、环保、医疗卫生等部门的力量;为防止火灾蔓延必须进行拆除才能避免重大损失的时候,有权决定拆除毗邻火场的建(构)筑物,划定警戒范围,命令人员转移,
采取其他紧急措施。
第三十八条 在扑救火灾中受伤、致残、牺牲的人员的医疗、补助、抚恤和外单位支援灭火所消耗的燃料、器材、灭火剂及其他物资等费用,责任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支付。

第五章 火灾调查处理
第三十九条 火灾调查由公安消防部门组织实施。本条例第五条第三款所列系统发生的火灾,由其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公安消防部门协助。
第四十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护火灾现场,如实提供火灾情况,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和处理火灾事故。
未经公安消防部门允许,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进入、清理、变动火灾现场。
单位和个人不得谎报、不报、拖延报告火灾事故,不得阻碍、干预火灾调查和破坏火灾现场。
公安消防部门在火灾原因调查中,必要时可以传唤有关人员,可以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参加鉴定。
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查明原因的火灾,公安消防部门应当出具《火灾原因鉴定书》或者《火灾原因认定书》、填发《火灾事故责任书》,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十二条 火灾损失由公安消防部门统计和公布。
第四十三条 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公安消防部门应当会同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立案调查,依法对事故责任者和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应当对事故性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以及应当吸取的教训写出专题报告,报上级人民政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对责任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对责任单位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可以暂扣、没收物品,责令停产、停业整改。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并可对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责任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防火负责人和消防管理人员不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的;
(二)拒绝公安消防部门监督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三、四款、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并可对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

款;对责任单位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可以暂扣或者没收物品。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责任单位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可以没收物品,责令停产、停业整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单位存在重大火险隐患,经公安消防部门指出逾期不改正的;
(二)单位拒不执行火灾扑救调动,影响灭火救灾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二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款、第四十条第二、三款规定的。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停工、停业,并可对责任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建设、施工单位处已完成工程造价的0.1%至1%罚款,对设计单位处工程设计费的5%至10%罚款,但最高额不得超过
100000元。
第四十九条 发生火灾事故,对火灾肇事者和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并可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责任单位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公安消防部门及其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给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因消防监督工作失误,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害的;
(二)明知有关单位和个人有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而不加制止的;
(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包庇火灾事故责任人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
(四)在火灾原因调查中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五十一条 公安消防部门实施罚款、没收物品处罚,必须使用按国家规定统一印制或监制的罚没收据,罚没财物上交同级财政。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处罚决定不服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的,在复议和诉讼期间,原处罚决定继续执行。



1996年8月2日